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创在广州|2025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赛道赛事圆满完成

 11月10日,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赛道赛事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赛事共吸引112个项目报名参与,涵盖初创组29家与成长组83家,汇集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百余家企业与团队同台竞技。参赛项目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了大模型算法、智能芯片、视觉识别、语音交互、数据安全等多个前沿方向的创新成果。高校科研团队、科技企业及初创群体广泛参与,呈现出“覆盖广泛、技术前沿、融合深入”的鲜明特点。

为保障赛事公平、公正与专业,本次赛事在多频道网上直播并针对实况录音录像,组委会创新引入“双盲评审+随机匹配”机制,通过选手随机抽签、评委动态分组,实现“参赛顺序随机化”与“评审过程去关联化”,全面排除人为干扰因素。评审团由学术界与产业界多位权威专家共同组成,围绕技术原创性、市场前景、团队实力及产业化潜力等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并为选手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建议。

本届大赛组织严谨、服务细致,从赛事说明、路演彩排到后勤保障,各环节均体现出高水平的专业组织与人性化安排。在组委会的周密策划与全力推进下,本届赛事吸引了从20多岁的在校大学生到年逾古稀的退休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同台竞技、融合创新的生动局面。

路演环节中,一支全部由“零零后”组成的年轻团队尤为引人注目。中山大学会计学本科在校生余新杰展现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敏锐洞察与商业模式的前瞻构思,他坦言参赛不仅是为了展示项目,更是向时代传递青年一代将技术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决心。74岁的广州优里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曹米莎同样引人注目。50年来,她一直奋斗在科研和产业一线,不懈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热情深深打动了评委与观众,生动诠释了“年龄无界、创新无限”的大赛精神。

本次大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岭南创新创业班的师生积极参与观摩与服务。同学们表示,通过近距离接触真实项目与专家评审,极大地拓宽了技术视野,并激发了对于未来将技术转化为商业实践的浓厚兴趣;担任本次大赛评审专家的严体华副教授表示,下一步将大赛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有效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深度融合,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科研平台,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搭建更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广州市高质量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

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拓展合作的平台,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创新的热情。未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将继续携手政府、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共同推动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硬科技”新星,为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澎湃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