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务实创新 勇为担当 以目标任务为导向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务实创新 勇为担当

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区政府工作报告

五华区自然资源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五华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精神,以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目标为导向,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更高水平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更高标准提升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自然资源新优势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目标导向,提升自然资源服务保障效能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能力。一是抓好用地保障服务。做好重大项目用地预审。对省、市和区级确定的重点项目以及争取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加快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初)审意见,进一步规范预审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推进闲置土地处置。五华区应处置闲置土地39宗、 1358.67亩,完成处置27宗、989.84 亩,处置完成率分别为69.2%,72.8 %。三全力做好土地收储供应。今年来已完成省委机关农场、石盆寺产业园、轨道一号线西北延长线3个项目878.73亩土地实物收储入库;共委托交易土地4宗、985.87亩、交易金额12.17亿元。截至目前,实际已成交3宗、780.79亩,交易金额11.49亿元。通过土地收储和供应,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建设,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现落地,一批城中村的回迁安置房启动建设,项目落地的速度明显加快。

提高规划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启动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围绕高品质核心区建设目标,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支撑,统一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以适应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下位规划实施环境的动态变化,有效应对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场踏勘、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获取基础资料及数据,深入了解该地区发展实际与合理诉求,组织编制完成《昆明市五华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报告(2019年)》。二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依据《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所确定的“三山绕一湖、城轴带相连”保护结构,综合保护要素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环境特征,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依法实施保护。划定文明街、南强街2处历史文化街区,祥云、翠湖周边、云南大学3处历史地段共计66.32公顷保护区。创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以翠湖及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胜利堂周边片区提升改造、昆明老街、昆明文庙恢复重建、西南联大品牌策划为抓手,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三是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优先选取有项目带动、有建设诉求、沿轿子雪山旅游专线和老昆禄公路等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类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现已开展老花铺、太平哨、三多大村、东村1-5组、龙庆二村1-3组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指导村庄保护、建设和发展,逐步实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全覆盖。四是配合做好“三旧”改造,积极推进我区城中村、旧城、旧厂改造项目审批落地工作。积极推进西北片区、西翥街道办事处及主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目前,共办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5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个、建设工程规划核实4个。

加强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五华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成果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经多部门支持配合,现已完成7012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调查工作,其中厂口社区,迤六、陡普鲁社区部分村小组近2000宗调查成果资料相对完备,5000宗调查成果资料有欠缺,经作业单位准备,此次报请验收成果为3257宗,现已通过省市级验收。

持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五华登记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在线支付等技术,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主城区率先开通了水、电、气过户一门通办,进一步减少群众来回跑的次数,真正实现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路;此外,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服务模式下,试点推出不动产“转移+抵押”登记合并办理,即群众二手房买卖过户和抵押贷款一套资料、一次受理、一次办结、只跑一次,该业务是“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进一步让市民和企业体验到了政府、银行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务。今年来,共收件17351宗,发证总量13174本,受理水、电、气过户756户。

持续巩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关停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加快裸露山体修复治理进度。五华辖区内150个矿山现已关停146个。市级下达滇池流域保护范围内提前关停矿山任务1个,目前累计完成损毁修复357.23亩,完成率69.91%,已通过市关停办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我区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内4个裸露山体修复治理点修复任务,面积1302.42亩,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

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一是抓紧完成绿化建设。义务植树任务稳步推进,今年来,完成市级下达义务植树任务70万株,绿化美化村庄10个。二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红坡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159.89亩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做好迤六社区1800亩退耕还林的管护工作。三是实施林地征占用项目异地造林,完成980亩的异地造林工作。三是推进林政监管。2019年森林核查初审工作,国家林草局下发的50个疑似违法图斑已经完成外业调查、图斑判读、数据录入等工作,已通过市级主管部门初审,执法机构正在全面开展查处工作。市林草局下发144个疑似违法图斑已完成外业调查、图斑判读、数据录入等工作,待市级主管部门明确下步工作后按程序开展。开展省市区三级公益林区划落界,省级公益林区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已上报省、市林草主管部门审核,区级公益林修编需待省市评审通过并批复后开展区划界定。

二、统筹协同推进,确保年内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后几个月的工作,自然资源局将立足主管部门应尽之责,认清机遇和挑战,不断完善和提高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做好用地要素保障。一是做好用地预审。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联网审批,做好保障服务。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量,提高计划指标安排效率,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盘活力度,努力促进闲置土地调整利用,提高用地效率。对符合使用国家级或省级指标的央企(重点民企)入滇重点建设项目,省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公路建设融资用地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国家级或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围绕国家省市区各类“四个一百”“五网”“补短板、增动力”“十三五”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加强沟通协调,结合项目推进时序,详细梳理项目用地需求情况,准确把握项目实施进度,认真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做好批而未供核销。按照“增存挂钩”和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安排和要求,在土地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上根据做好相关监测督促核销工作,认真做好二级市场供地服务保障。四是继续加大土地收储供应力度,强化土地利用,完成落水洞三期等22个地块收储,实现新飞林等25个地块出让,确保土地收储供应目标任务完成。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守住耕地红线。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及省市相关政策,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成果,核实整改永久基本农田,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继续督促指导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关停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确保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任务。三是巩固防灾减灾基础。开展年度地灾动态巡查,做好降雨预警信息转发。对灾情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和协同处置。依托技术单位对五华区地热、矿泉水开采进行监管,并定期报送进展情况。继续做好对弃土场安全隐患的巡查,积极筹划年度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四是全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将翠湖公园纳入湿地保护区,拟制定出台《翠湖公园湿地保护规划》,整合公园现有管理机构,在园内实施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将复合生态系统、动植物等内容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翠湖湿地公园解说标识,制作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宣传牌,面向游客、居民开展湿地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五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加强同法院、属地街道办事处和森林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林业违法行为。同时,以五华区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充分应用遥感技术,建立健全“天山看、地下查”常态化监督和执法机制,逐步实现五华区森林资源的监测、核查、执法“三个全覆盖”目标。

深化便民服务职能。一是夯实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配合数据公司,加快存量数据整合与质量提升,积极开展相关补充工作,满足优化登记流程工作需求。二是继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高群众和企业办证体验和幸福感。三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依法做好信访接待和回复解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开展好自然资源信访维稳工作,避免引发重信重访甚至出现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等问题。

优化规划保障服务。一是按照权威、科学、可执行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科学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各类国土空间交叉冲突的问题。优化完善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二是完善优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高、精、美、特”的要求,强化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以高质量规划引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积极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加快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服务工作。继续配合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审批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焕发历史建筑、优秀建筑的活力。四是高质量抓好名城建设。积极配合《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修编,促进历史城区保护开发。持续、深入推进翠湖、胜利堂周边片区提升改造,开展黄公东街等历史街巷整治工程,完成云瑞西路35号、云瑞东路3号院等修缮改造,恢复片区历史风貌。完善南强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开展片区建筑外立面风貌整治,提升街区文化底蕴,培树南强街文化品牌。开展“第五批历史建筑”普查申报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焕发历史建筑、优秀建筑的活力。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0/0528/7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