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多样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用一米阳光照亮一米需求——大观街道建成全省第一家社区型专业长期照护养老机构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大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着力发展养老服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边学边改,以推动建立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创造性地建成了全省首家社区型专业长期照护养老机构,采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康养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由街道社区搭建平台,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从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方面拓宽传统“家庭养老”及“居家养老”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形式,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养老工作短板,推进多样化立体化服务体系服务老人“最后一米”需求。

大观街道地处五华区主城中心区,是我区人口密度较大、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一家街道。街道下辖9个地缘型社区,常住人口约6.6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6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24.2%,失智失能老人0.4万人,约占6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25%。老龄化程度远超联合国划定的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和全国17.3%的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辖区老年人具有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加剧,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患病老人和半失能失能老人日益增多等特点,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居家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养老需求,就医难、用餐难、无人照料、缺少精神慰藉、家庭赡养负担重或不够专业等一系列养老供需、服务不对接等瓶颈问题逐渐显露,养老工作面临的形式较为严峻,迫切需要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给予解决。

大观街道以破解养老难题为导向,边学边研边改,主动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养老新思路,以“长期照护”、“居家养老”、“医康养结合”为三大抓手,以社区为依托、以日间照料为基础、以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采用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在辖区老年人密度最大的新闻里社区设置养老服务机构,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一、开拓创新,率先推出长期照护服务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要求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此后,全国仅有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率先尝试建立了长期照护机构。云南省失能失智老人已多达57万人,平均每4名老人中就有1位失能、半失能,但全省始终没有一家可以服务此类群体的长期照护机构。2019年,大观街道突破局限、首开先河,在新闻里社区筹建了全省第一家社区嵌入式长期照护养老机构——新闻里长者之家。该机构可充分利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技术、设备和优质的陪护服务,收治生活无法自理、因疾病或者年龄导致功能减弱或者丧失的老人,由康复治疗师、医生、护士、护理师等组成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团队,提供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等服务,并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99岁的李老,来到新闻里长期照护机构时右侧偏瘫无法坐立,还患有脑梗塞、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出现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经过1个月的照护,目前老人血压平稳,每日可以坐稳3个小时以上,肺部感染控制良好,意识和言语已较为清晰,并可与人进行正常交流。

二、合理分区,优化居家养老全方位服务

2019年,大观街道在新闻里社区投资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共分A、B两区,A区提供休闲娱乐、保健按摩、图书阅览、书法绘画等精神慰藉服务内容,并开办老年课堂,使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B区利用科学先进的老年人照料专业设施设备,提供老人助餐、助浴、助洁、助急、衣物清洗等日间照料服务,并设立医务室,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三、整合资源,推进医康养立体化服务

按照新时期养老和医疗工作发展趋势,大观街道充分整合医疗、生活、康复、养护、养老资源,在新闻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系统配置了由执业医师、护士、照护师在内的医疗团队,开展中医治疗、慢病管理、血压血糖监测等医疗服务;并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合作,通过康复理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康养团队,开展中医康复、日常保健、健康促进、养老护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务,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医康养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81岁的黎老,来到新闻里长期照护机构时,刚刚做完右侧髋部手术还未拆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饮食差、睡眠差,入院两个月后,老人血压已回复正常,坐卧正常且可自行活动,饮食正常、睡眠良好、身体疼痛消失、伤口已拆线且愈合良好,目前已出院回家。

2019年9月17日,大观街道养老机构“新闻里长者之家”正式挂牌运营,填补了云南省长期照护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五华区乃至昆明市长期照护服务的开展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中科院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际组织和科研单位均派出负责人及专家团队前来考察调研。人民日报(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新浪网、上海东方网、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媒体对大观街道长期照护机构的建成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密集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积极与国外内科技前沿单位广泛开展科技合作。该机构目前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综合照护(ICOPE)合作社区、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interRAI居民需求评估系统课题合作单位、北京未来星关爱照护者联盟(CGSC)会员单位、云贵区域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基于生命健康的医康养结合技术集成示范中心平台构建与推广研究》合作单位;与国内最大长期照护机构签约开展云南地区长期照护人才的培训和输出;开展的项目已初步入选世界卫生组织医养结合经典案例;编制的《老年人预防跌倒指南》等系列研究资料受到业界的广泛赞誉。

新闻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短期内已经给辖区老人日常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目前新闻里社区长者之家已入住31位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入住老人身心状态良好,术后出院老人康复效果明显。居家养老中心提供的老年人休闲娱乐、文化课堂、助餐、送餐、助浴、助洁、衣物清洗、医疗保健等服务深受辖区老年人欢迎,每天有数十位老人来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就餐和接受各类养老服务,辖区老年人及其家人对该机构的服务给予了广泛好评。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大观街道将在前期开展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大胆突破,努力推动大观街道养老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推动养老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与世界卫生组织、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和高校在老年学、康复学、人口学、护理学等方面的合作,促使国际一流养老研究成果在大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共同推进医康养结合技术集成示范中心平台构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研发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及评估系统(包括手持评估终端、内嵌APP评估软件、后台大数据库),通过开展大范围的老年人能力筛查,高效、精准得出大观街道辖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分布及能力等级,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设施规划布局;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昆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编写出版《长期照护机构实用康复技术》、《长期照护机构康复护理技术》、《长期照护机构照护师技术》等理论著作,填补国内长期照护机构康复理论和规范方面的空白。

二是全力推动国家级养老示范点创建。2019至2020年,计划将在区民政局、区科信局、区卫生健康局的支持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点,积极争取国家失能老人评估和健康服务试点,通过系列国家级养老示范点的创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示范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扩大社会力量参与街道养老服务的发展成效,加强养老企业与社工组织的沟通联系,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注资入股、输出和受托管理、租赁等方式,依托小微型机构,开展大社区养老服务,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主体;调动和鼓励社工组织、社会志愿者、义工志愿者力量积极参与到街道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提高对老年人情感和精神等层面的服务水平。

下一步,大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继续顺势而为、开拓创新,充分借鉴国内外养老工作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观养老服务品牌,全面开创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