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街道“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抓住了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这条主线,将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有效结合,对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进行联合联动,推进街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引领搭建各方沟通平台,加强社区综合治理,破解社区封闭治理工作中的难题,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先后通过“吹哨报到”,联合多部门集中整治了“西站立交桥底层违规市场乱象”、“茭菱路沿线酒吧乱点”、“潘家湾村道路塌陷问题”、“蔡家村城中村、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服务民生事项的落实,吹哨报到工作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盯住关键,“党建引领”效力凸显
街道党工委设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按照“1+3+N”工作模式打造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具体负责“吹哨报到”工作运行的组织实施。通过“一条主线,两个推进、三个作用,四个层面、五项任务、六个破解”工作法打造的街道综合治理中心,顺利投入使用,设有“群众接待区”、“指挥中心”、“办案室”、“云解纷调解室”、“装备室”等5个功能分区,并建立了流程控制、哨源管理、信息分析、哨件处置、信息链接等多项软件信息模块,通过打造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形成了“统一化、效率化、模块化”的“吹哨报到”协调、保障、处置机制。
找准难点,群众呼声“入耳入脑入心”
坚持在“吹哨,报到”中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改革创新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把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办好,真正把群众知晓、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在治理难点问题收集方面上,街道各级党组织把日常工作搬到民生一线,通过听取、收集群众反馈的现实问题,在一声哨响后所反映的问题均得到解决。
理顺关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注重发挥街道综合协调优势和各部门职能优势,以城市管理执法为突破口,在街道牵头作用下,聚集“报到”的各单位在职权范围内,发挥专业部门的政策优势和能力优势,与街道一起解决问题。比如,前期街道在开展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中,街道“哨声”吹响后,安全生产、综治、城管执法、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管、消防等职能部门纷纷“报到”,当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联合行动,短期内就建好了辖区潘家湾、蔡家村统一规范的电单车充电站,在消除火灾隐患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抓好常态,扩大“吹哨报到”机制内涵外延
街道党工委将“吹哨报到”工作视为服务民生的具体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扩大“吹哨报到”内涵和外延,尝试性实践“居民吹哨,社区报到”,“居民吹哨,党员报到”,“联盟吹哨,成员报到”,“社区吹哨,科室报到”,“物业吹哨,党组织报到”,“困难吹哨,服务报到”等举措,对解决部分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对如何实现工作长效常态运行进行了有益探索。
“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大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在互联互动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发展能级,有效引导力量资源整合,服务地区治理。要推动社会公共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沟通互动,进一步形成共建美好城市家园的生动实践,让吹哨报到工作更加“走深、走实、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