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五华“扎根”

按照“秉承传统,兼容并蓄,不失其本,出新出精”的工作思路,五华区立足于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抓实筑牢基础性工作,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人保护培养服务工作。

整理非遗传承项目档案,摸清家底

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自2016年12月起,就着手对辖区内所有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归档整理工作,将所有纸质性材料查缺补漏并转化为电子版进行存档,便于长期保存及查阅浏览,同时将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进行补充,形成了一个全面丰富的资料库。

截止目前,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80余套已经全部归档完成,下一步将对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影像采集,记录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故事,进一步充实资料库。并推动非遗传承人实现“互联网+”,建立非遗传承人“网络名录”,进行个性化管理,做好“高定版”的非遗文化保护管理。

搭建非遗传承人文化传承平台,管好家产

通过前期开展大量的走访调研和沟通对接,全面掌握辖区范围内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整体特征、基本情况和个体特色,结合非遗文化传播的特殊规律,开展非遗进农村,进校园,进老街的“三进”活动,为展现非遗文化魅力,体现传承人“匠心”,吸引群众深入了解,主动搭建起文化传承平台,通过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群众进行展示,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发扬好、开发好、传承好非遗文化奠定群众基础。

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先锋小学和桃源实验学校开展了非遗项目传习课程。剪纸、面塑、连环画、手工制墨等非遗项目进到校园,得到师生点赞。

非遗中心推广“戏曲进农村”活动,走进西翥街道厂口、大村、陡坡等社区。专业的滇戏演员们还和前来观看演出的朋友们一起互动,并普及了戏曲相关知识。

在老街马家大院建立非遗传承点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一大批特色项目集体“活态”亮相,形成五华特色的“非遗活态展”模式。

扎实做好传承项目申报工作,服务“家人”

通过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界定方法、推荐认定传承人的条件、评审传承人的原则程序、传承人应履行的义务、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主要方式、对传承人的考核机制等要求,理清非遗传承人的申报程序,化解申报难点,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规范有序。

通过严格细致的审核申报,在2018年完成了云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及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最终有12个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名艺人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remain":4999918,"success":1}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19/0301/5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