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将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协调,扎实推进。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重质量、强服务、惠民生”活动为抓手,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措施,加强监管,狠抓落实,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各县区均成立相应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档案工作室、健康教育工作室、疾病控制工作室、妇幼保健工作室、慢病管理工作室、卫生监督工作室、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健全了行政部门领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市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等部门通力合作,专业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及配合,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加强对各县区的指导,推动了项目的落实。
二是强化措施,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全市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精心筹划部署,先后召开经验交流会、推进会、调度会,强力推动项目有效落实。严密组织项目培训,邀请国家、省级专家进行授课。开展全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激发了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热情。严格绩效考核及督导检查,召开市级绩效考核结果反馈视频会,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严格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对综合成绩前三名的县区分别奖励10万元,对后三名的县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约谈卫生计生局主要负责人。对全市30个落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两次督导。通过考核及督导,进一步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开展。
三是示范引领,创新工作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卫生监督按照“定区域、定单位、定人员、定责任”的原则建立了横向管理模式,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大力推进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全市数字化门诊覆盖率80%,提高了预防接种工作效率。牡丹区整合资源,组建公共卫生工作站,规范日常技术指导、督导和考核。曹县将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室项目账户分设,确保村卫生室资金拨付及时足额,从根本上杜绝了扣减卫生室经费补助的问题。东明县建立妇幼信息县乡分娩信息、孕检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四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财政部门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落实作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全部足额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确保配套资金到位。2016年,实际补助资金达到人均45元,全市共拨付市以上补助资金26512.66万元,县区配套资金12932.5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账,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和财务制度,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明确补助资金支出渠道,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财政、卫生计生每年联合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进行专项督查,保证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顺利开展。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为使广大城乡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全市卫生计生系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播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片,菏泽日报卫生计生专版进行了9期系列宣传和报导。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并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处方,播放影像资料,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和咨询活动。同时,通过市长热线、行风热线进行答疑和宣传引导,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项目运行质量。按照全省信息化部署,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步伐。投入1896万元完成了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市卫生计生专网主干网络完成互联互通。依据《山东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共享数据集》标准,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系统研发,在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对接情况通报中,全市的健康档案质量在健康档案号完整性、组织机构代码完整性、居民健康档案关联率方面均达到了100%。建立健全了项目监测和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组织人员对项目报表进行会审,建立上下级信息定期反馈和核实机制,确保了项目运行质量。
七是注重实效,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按照“落实职责、细化项目、精益求精、全面落实”的原则,全市卫生计生委积极开展“重质量 强服务 惠民生”活动,优化了关键环节流程,在质量上求实效,在服务上求创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全市抽取180万服务人群样本,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7类人群对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了社情民意调查,现场公布调查结果,有力推进了项目落实,提升了项目实施水平,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