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美丽乡村建设要找回农村本来的样子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黄辉:高级编辑、中国画报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美丽乡村》编辑部总编辑。曾任电视台频道总监、杂志主编。多年从事传媒工作,主办八年北京聚焦美丽乡村摄影大赛。先后出版专著《电视与三农》、长篇报告文学《神迷川藏线》、散文集《到水乡寻找心情》和《无梦到徽州》等。

11月5日,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8乡村振兴杨凌论坛在第25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当天隆重召开。论坛上,中国画报协会副秘书长、《美丽乡村》编辑部总编辑黄辉讲述、分享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图片故事。为了更好了解镜头背后的美丽乡村故事,记者对黄辉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跑了那么多的乡村,拍摄了无数张关于美丽乡村的精美照片,为什么您要将镜头对准中国的乡村?

黄辉:中华文明都源于乡村,乡村的风土人情、乡村的民俗民风等更能体现我们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乡村有着不同的形态,丰富了乡村的文化。以图片的方式来阐述、诠释乡村的文化内涵,更加生动、丰富,更具有冲击力。

记者:您走过很多的乡村,在您的眼中,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黄辉: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生活质量问题,这是最基础的,离开生活品质的乡村建设是没有意义的。与此同时,乡村建设要体现出村落的自然形态、乡村的文化特色。我们也看到,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考虑到形式特色与自然的融合。

记者:您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对农业产业的推动、农民富裕有什么作用?

黄辉:美丽乡村建设对产业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经过乡村建设改造之后,每个美丽乡村都能成为一个景区,激活了农村资源的利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投身农业产业,让农村避免因为空巢而凋敝,回归到农村本来自然、丰富的样子,让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从而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