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马铃薯主食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员基于马铃薯特性和配比、工艺参数对面筋网络形成和水分迁移的影响机制,发明了“一种马铃薯面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面条加工中存在的成型难、易破损、易断条、烹调损失大等技术瓶颈。

据该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专利通过采用经超微粉碎的马铃薯粉,显著降低马铃薯粉对面筋网络结构的破坏作用,马铃薯粉占比可提高至50%。同时,创建了一次面粒熟化—强力压面—二次恒温恒湿面带熟化强筋、成型技术。通过强力压面,使面团经多次折叠反复强力压面,形成强韧多维网络结构,显著提升产品筋道感和爽滑度。

除了面条,馒头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加工所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我国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与功效成分,建立了马铃薯面团及馒头产品的制备工艺、品质评价方法,形成了马铃薯馒头配方研发,发明了“一种马铃薯馒头及其制备方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聚焦马铃薯主食产业的上中下游关键问题,协同攻关,突破了原料处理高品质化、主食加工自动化、产品鉴伪精准化等关键技术50余项,研发出马铃薯主食产品300余种,创建了主食自动化生产线20余条。马铃薯优势产区和主食产品消费潜力区的九省七市积极开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成果已在100余家企业实现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了研究与示范的同步推进、科研成果与社会成效的双丰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经济日报》)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