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创新背后的精神力量

 ——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邓文礼

“在疫情过后,生活要继续……智慧人类也该从头再学,逐渐长大,未来的天空一片光明,出现阴云转瞬即逝,向着美好的明天,准备重新出发!”此语摘自邓文礼的专著《危机面面观》。

您或许置疑:科学家与写书有关系吗?虽未拜读全书内容,通过只言片语足可以感受到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不惧困境,充满积极心态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满的正能量。领略邓文礼的科研创新心路历程,明显能找到其迎战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闪光点,总能感悟到创新背后强大的力量源泉。

进取  踏上科研之路

现如今,邓文礼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30余年来,以纳米技术与分子科学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取得了科技新突破。

累累科研硕果源于知识的沃土和矢志不渝的耕耘。邓文礼能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源于自己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奋斗。“我最初是一名化学教师。”谈到生涯经历,邓文礼告诉说。当时,他是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是重庆市云阳县最好的初中化学教师。出于不甘心,邓文礼继续求学深造,于1989年考取了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而,在1993年初攻读了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材料工程学院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博士生。

“时至今日,我还依然牢记白春礼老师跟我说的‘三件事’:自信、挑战精神、毅力,也成为了我从事科研工作的精神力量。”谈到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的经历,邓文礼感慨道。1996年,邓文礼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在白春礼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对拓展分子组装和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邓文礼也有一段国外6年时间的工作经历。曾先后任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化学系高级研究员。“我一直感恩国家对我的培养,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效力。”2004年5月,邓文礼回国,受聘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独立负责课题组,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创新  探索未解之谜

胸怀“国之大者”。邓文礼回国后,创建了纳米技术与分子科学实验室。“分子组装和纳米构筑是我博士以来十多年一直潜心研究的领域。出于科学探索的精神,我还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仿生学。”邓文礼表示,他回国后开展了两条战线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开展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单分子的化学物理性能、分子组装与纳米构筑、光电纳米器件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展纳米仿生研究。

“其实纳米仿生研究,我的研究对象是爬行植物——爬山虎。”邓文礼饶有兴趣地告诉说。2005年底,邓文礼率先提出了系统地研究爬山虎吸盘的超级粘附作用的新策略,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纳米技术、仿生学等多学科视野审视吸盘粘附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首次测量了单个吸盘的质量、粘附接触面积、粘附力、粘附强度,系统地观察吸盘的超微结构,提出信号隧道新概念,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假说和模型从细胞和分子层次阐明吸盘具有超级粘附作用的机理。尤其是,在爬行植物爬山虎吸盘超强粘附、微观结构、仿生学等领域的创新探索研究结果选编写进小学四年级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教科书。

邓文礼及其团队创建了多形态分级结构的构建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分子,制备了各种自组装体系,如核酸自组装体系、胶束自组装体系等,在能量传递、信号传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纳米材料与界面方面,邓文礼及其团队制备了各种具有独特形貌和性质的纳米材料,如银纳米棒、二次结构金属氧化物等,研究了它们在催化、传感、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邓文礼参与完成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基金以及广东省、教育部等基金项目,到2023年已经承担完成各类项目18项,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突破。

专注  追求力量源泉

“人才工作基础在‘引’,根本在‘育’。”谈到人才培养,邓文礼有着独到的思路和见解。他在科研探索同时,还不断为国育才。培养了博士19人、硕士26人、博士后3人、印度访问学者1人。

科研成果不断突破,邓文礼先后发表了180余篇科研论文,并出版了专著《我的科教思考》,相关探索实验结果被编进了小学语文教材。“我的爱好比较广泛,除了科研,还喜欢写作。这两者不冲突,还能相互促进。”邓文礼的爱好已经达到极致和专注。

邓文礼教授著作《危机面面观》由《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的科教思考》是十年前出版的,那一年我50岁。2023年我的第二本专著《危机面面观》出版了。”这本书已经送给了近200位老师、同事和朋友,其中包括20余位院士和百多位教授,也包括数位著名大学校长和书记。邓文礼满怀成就感地说:“我正计划出版《文诗礼念》”。还在写另外的书稿呢!听闻至此,我们不由地向这位充满文豪气息的科学家投去赞许的目光。

自信、挑战精神、毅力,是邓文礼进行科研探索的力量源泉。我们也相信,这种力量定会鼓舞邓文礼为科技强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4/0306/10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