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科学比其他知识优越吗?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科学发现的逻辑》

2023年3月18日晚八点,科普公益项目“高山科学经典”第48期,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志林;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朝安,一起导读波普尔的著作《科学发现的逻辑》,在波普尔的认识之上,一起追问和探讨科学的本质。

在今天,“科学”是一个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词语。

每每提及科学,大众的结论基本都是“科学是科学家做的事情”、“科学是好的”,而对于科学的详细定义和边界,大多数人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有没有“逻辑”可循?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个问题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之间一直存在争论。

弗朗西斯·培根说:“归纳逻辑为自然科学认识打开了又一扇窗。”

库恩则提到,科学是“在某种范式指导下的解谜工作”或“创造新范式”。

中国人常认为,科学是积累式的,是勤奋到一定程度后“量变引起质变”;而爱因斯坦则认为,科学是自由的、创新的,是跳跃的。

对于科学,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指出,批判(证伪)具有特殊的地位,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归根到底正在于严峻无情的批判。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现代科学哲学颇享盛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者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该书的英文版第一章中写道:一个科学家,不论是理论家还是实验家,都提出陈述或陈述系统,然后一步步检验它们。说得具体一些,在经验科学的领域里,他们构建假说或理论,然后用观察和实验,对照经验来检验它们。对这个程序作出逻辑的分析,即分析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者说知识的逻辑的任务。

导读中,张志林教授介绍,波普尔认为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地挑选出来,我要求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张志林教授在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直播间

“《科学发现的逻辑》给我的认知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它指出科学不比较正确性,科学从根本上讲可能出错;其次,科学不是从观察开始的,因为观察不可能客观,观察渗透的理论科学要从问题开始,强调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波普尔说科学不用归纳法,归纳法在思想上根本就不存在。”张志林教授谈到阅读初印象时感叹道。

“证伪主义”是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

圆桌嘉宾兼主持人何朝安教授指出,在波普尔心中,可证伪存在程度的区分,越反常识,越与预期相悖,可证伪度越大,比如相对论。

何朝安教授在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现场

圆桌嘉宾胡翌霖副教授则分析道,“越是精细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张志林教授对此补充说,“证伪可以提出特色性假说,但这些特色性假说要再去接受考验,不能只为保护原有理论而提出假说,应该衍生出新的研究方法和问题。”

有学者认为实证不可能有绝对的证伪。

“波普尔承认此观点,并声称我们可以提出无穷的特色性假设。《科学发现的逻辑》第一章里,波普尔建议要用待检验的系统以一切设想的方式面对证伪的态度,通过比较选择其中的最适应者,其实他用进化论思想回应了这样一个问题。” 胡翌霖副教授在导读中这样分析道。

胡翌霖副教授在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直播间

何朝安博士对此总结,波普尔后来的几本著作,比如《波普尔思想自述》《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无尽的探索》《走向进化的知识论》……其实都把本书《科学发现的逻辑》里面的很多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拓展。将早期的这本书与后来的几本著作结合起来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波普尔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高山科学经典圆桌对谈

与科学家一起读好书,“高山科学经典”是一个由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发起的公益科普项目。邀请百位知名科学家每周导读一本科学经典书籍,引领公众参与阅读的大型科学传播公益项目,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期望在全民学科学的时。背景下,高山科学经典能在科学传播领域尽一份绵薄之力。

高山科学经典项目书单

高山科学经典的目标是,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希望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科学家们跨界对谈,让科学更有趣。

高山科学经典世界读书日发布会现场

未来,“高山科学经典”项目将打造三大重点产品:出版《高山科学经典》系列丛书;开展线上导读直播;沉淀专业级科学导读视频节目。达到出版、传播、教育多重效应。开展全民科学阅读,共同推动“科学复兴”,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公心大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3/0320/9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