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郫医人冲锋在前,为生命护航!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精准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结合医院具体实际,不断优化策略、动态调整,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工作。

连日来,来院就诊的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剧增加,急诊日均超600人次,医务人员工作量是平时3倍之多,面对巨大压力,全体“郫医人”克服重重困难,24小时坚守岗位,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发挥“硬核”实力,全力保障生命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一次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以人为本,全力抢救急诊患者

近日,郫都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团队、心血管介入团队、呼吸介入团队等强强联手,在患者病情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历经多次接力抢救,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凌晨5点,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乡镇卫生院电话:“一名40岁中年男性,因病情危重急需转院救治”……20分钟后,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等待多时的ICU、心内科相关专家迅速查看患者病情。因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急危重症医学部刘广明主任统一协调带领住院总孔令军医师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在争分夺秒的抢救后患者心率恢复,经多科专家讨论后由于生命体征不平稳收入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刚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还没等喘口气,刘广明等医生通过各种仪器就发现患者心脏收缩无力,EF约30%(射血分数,可以评估人体心脏的收缩、舒张的功能以及每分钟有效射血量。如果EF低于50%以下,被称为心功能的不全),血压极其不平稳,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这对于这个40来岁的青壮年来说无疑再次命悬一线。病情就是指令,唯有尽医所能。重症医学科刘广明及张华立即决定给予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博,凭借娴熟的操作短短十分钟主动脉球囊反博上机,患者血压得到了稳定控制也给了这个团队更多的思考时间。经全科讨论后最终锁定患者可能存在心源性因素所致心跳骤停。

经过心内科介入专家余朝萍主任的手术、持续床旁血液透析、间断纤支镜下肺泡灌洗……终于患者转危为安心功能逐步好转,成功拆除主动脉球囊反搏、脱离呼吸机。家属也为医院医务人员送上了一面写有“手艺精湛、妙手仁心”的鲜红锦旗!

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架起“生命桥”

急诊抢救,争分夺秒。为保证市民的生命安全,区人民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多学科通力协作、全力抢救,为急症患者架起“生命桥”。

12月19日,78岁的张婆婆在家中吃饭时突然口吐鲜血,家属见状,立即将其送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到急诊科时患者已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生命危在旦夕。

急诊科住院总孔令军医师初步判断,考虑上消化道出血伴失血性休克,于是立即进行抢救,并启动危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绿色通道,消化内科紧急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点,先尝试镜下止血。”胃镜检查时消化内科主任徐理茂说道,镜下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溃疡中央可见动脉性血管残端,面对动脉性出血,不及时处置,后果将危及生命。徐主任沉着冷静,在药物止血和镜下止血共同作用下,出血逐渐减少,止血成功,但徐主任及团队并没有高兴起来。

“胃镜下止血并配合止血药物,虽能临时止血,但张婆婆属于动脉性出血,且存在血管畸形,随时面临着再次出血的可能,需要密切监护。”果如徐主任所料,在入院第二天患者便发生两次呕血,总出血量超过1800ml,徐主任立即上报医务部,并紧急启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MDT会诊。

此次会诊由消化内科、介入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多科室共同参与,针对患者高龄,出血量大,且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情况,多学科讨论决定先紧急行血管栓塞治疗,若止血失败再又外科团队接手,同时制定抢救方案和应急预案,争取尽最大的努力,以创伤最小、最有效的方式全力保障病人安全。

经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会诊专家团队决定为张婆婆行DSA+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选择性动脉栓塞紧急止血。很快,多学科专家准备就绪,介入科副主任医师高超和医护团队密切配合,迅速找到出血部位,并选择出血动脉灌注止血药物后行动脉栓塞,再造影观察,出血完全停止。术后多次复查血红蛋白稳定,最终通过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张婆婆的生命保住了!

绿色通道,为卒中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近日,医院接诊一名已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团队通过卒中绿色通道,介入手术治疗后,在黄金救治6小时内开通血管,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48岁的董师傅是四川达州人,在郫都区务工已有数年,12月16日下班后,董师傅休息时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头晕脑胀等症状,本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有理会,晚饭后便早早睡下。深夜家属回到家发现,董师傅已躺在地上,不能说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于是立即拨打120送至区人民医院治疗。

到医院时,董师傅已出现意识障碍、双眼向左凝视、右侧偏瘫等症状,医生立即为其进行相关检查,并通知神经内科会诊,结合患者的病史及查体,神经内科医生秦凤琴考虑患者大血管栓塞可能性大,于是立即开通卒中绿色通道,通知神经介入团队做好准备,并为董师傅完善入院检查和手术准备。

“通常情况下脑卒中患者发病,首先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4.5小时内为溶栓治疗的‘黄金期’,如超出溶栓时间窗,应立即行脑血管造影及血管介入微创手术开通血管,降低脑梗患者致残率,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神经内科主任袁巍介绍,急性脑梗死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此患者送至医院时已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我们决定紧急行介入支架取栓治疗,在患者即将超过黄金救治6小时前开通血管,以挽救患者生命。

由于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袁巍主任查看病情后,一边通知介入导管室做好准备,一边与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和讲解救治方案。征得家属同意后,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立即开始为董师傅进行急诊取栓治疗。术中只见董师傅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远端血管基本没有血供,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血栓成功被取出,远端血流得以恢复,手术成功。

术后经过严密观察以及监护,董师傅顺利度过水肿、出血风险期。术后第3天,神志完全恢复正常,吐词清晰,能正常交流,肢体活动逐渐恢复,动脉取栓手术效果显著。医生为其制定康复计划,以尽早开始床旁康复治疗,早期帮助患者康复锻炼,尽最大努力让患者重归正常生活,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急危重症医学部部长刘广明介绍,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不断提升救治能力,优化抢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实现救治环节的无缝衔接,已成功抢救数千名危急重症患者,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急救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坚持以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内涵,以学科中心化运行为机制、以危急重症救治为目标,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着力在全区范围内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能力,竭尽全力为全区百姓的生命安全做好坚强保障。(刘红梅、医师报陈远航)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3/0116/9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