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业服务感动患者 延伸医疗服务架起医患“连心桥”

延伸医疗服务 架起医患沟通“连心桥”

4月26日下午,年过八旬的张婆婆在女儿陪同下,带着一束鲜花、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来到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住院部医生办公室,她拉着内科主任黄璐的手说道:“感谢黄老师和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张婆婆书写并请孙女代为誊抄的感谢信

迅速救治

时间回到3月27日,张婆婆因“咳嗽、心累、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经诊断,结果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肺部感染。黄主任带领当班医生立即给予抢救处理。一小时后,张婆婆心累气促症状逐渐得到缓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脱离了生命危险。

个体化治疗+精心护理

紧接着,黄主任组织科室进行病案讨论,为张婆婆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护士每天耐心询问她的食欲、睡眠、尿量情况,并精准记录生命体征及体重变化;医生根据她的生命体征及异常生化指标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10余天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心护理,张婆婆的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延伸医疗服务

据黄主任介绍,张婆婆此前一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且有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但她自觉年事已高,不愿安置起搏器,倾向于药物保守治疗。但每遇到受凉后,病情都会复发加重,诱发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而要持续控制好她的病情,必须长期规范用药、监测指标,否则可能会复发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出院时,黄主任了解到张婆婆正好居住在自己作为家庭医生管理的犀浦街道两河小区,为了更规范地管理张婆婆的病情,她为张婆婆和家属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24小时提供健康服务。黄主任还非常细心地为张婆婆安排了每次门诊随访的时间,通过面对面随访,及时了解她的身体及用药情况,根据指标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黄主任的持续管理下,目前张婆婆病情稳定,各项指标正常。

优化群众就医体验

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日常诊疗服务与家庭医生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延伸医疗服务内涵。患者出院后,由家庭医生继续进行健康追踪,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醒患者及时复查,并适时上门进行随访或健康指导。通过这种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优化群众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医师报陈远航)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