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铿锵玫瑰 不畏寒风于疫中绽放吴燕主任

吴燕,女,1986年8月出生,2013年至金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主治医师,现任金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全面主持工作)。她始终以守护患者健康为已任,把使命落在行动中,一肩多挑,不让须眉。

勇挑负责人重担。2019年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立即返岗,主动申请奋战在防疫一线,参与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医学观察区的建设,参与防控措施制定、防控知识培训,承担院内外发热患者会诊等工作。

医院新成立感染性疾病科,科室负责人的重担又落在了她的肩上。作为管理新手,面对科室人手不足、团队磨合、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等问题,她迎难而上,不断学习管理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感染性疾病科,最重要的当属院感管理,不仅要防止患者交叉感染,还要防止医护人员感染。作为科室主心骨,她除了做好自我防护外,还要负责培训、监督科内人员。为此,她在科室内部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每月指派专人进行考核,目的就是为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根据医院安排,科室不仅要承担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点工作,还要承担结核门诊相关工作。在科内仅有3名医生的情况下,吴燕主任没有畏缩、没有抱怨更没有推诿,而是带领其他2位医生同事勇敢奋战。往往是在通宵达旦值班后,第二天她还不能休息,要么是科内工作忙不过来需要协助,要么是有紧急事务需要协调处理。

为使医学知识不落后,她还定期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指南。在她的带领下,科内人员团结合作,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未发生一例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她时刻关注疫情发展趋势,及时把握上级部署具体基调,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落实各项部署,为医院疫情防控措施的稳步推进和扎实开展提供了保证。

攻克疫情最难关。自11月成都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疫情防控压力骤增,核酸采集每日超2000人次,工作量是平日的七八倍。加之天气变化,发热门诊患者数量屡破记录,最多时日就诊量为90余人次,工作量较同期增长近3倍。她主动放弃仅有的半天休息时间,以身作则,穿上防护服带领大家坚守第一线。除开科室管理以及日常诊治的工作外,还亲自承担了核酸采集工作,同时参与“黄码”以及、愿检尽检核酸采集点的建设,协调核酸采集点人员安排,处理患者挂号、收费、退费的问题,严格审核把关每一条疫情统计数据。另外,她还会时刻留意发热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更会留意他们的生活需要。即使再忙碌,她也经常会为发热留观的患者端饭倒水,甚至个人掏腰包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她说,大多数发热患者都是突发留观,为了疫情防控需要,他们不能随意行走,患者的一些生活需求,我们要尽量满足。她就是这样的人,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她连续工作时常超10天,最忙的时候连续两天、长达40个小时扎根在科室。有一次,她凌晨2点才吃上晚饭。尽管辛苦,她却始终埋头干,就连旧疾复发也从不吭一声,带领科室出色的完成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对她的评价是“永远有用不完的劲一样”。面对赞誉,她道,这只是她的本职工作罢了,只要自己多做一点点,那么别人就可以少一些麻烦。不计得失的她,值得我们致敬。

科室暖心大姐姐。若说认真严谨是她工作中的代名词,那么温暖知心便是她生活中的代名词。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科内人员身体、精神均遭受双重考验。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好时,她都会及时与他们沟通、排解压力。心灵手巧的她,空闲时也会在家做各种好吃的小零食,上班再带来与大家分享。科内人员都说她不像主任,反而像一个“暖宝宝”,用自己的行动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我们采访吴燕主任时,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偶尔还会遇到患者咨询问题,尽管事情一件接一件,但是她始终耐心解答、温柔以对。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唐冬梅、李敏 医师报 陈远航)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1/1201/9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