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投诉)问题
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批露问题
整改目标
实现五华区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
整改措施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河湖保护治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健全河(湖)长制组织责任体系,推动五华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二是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目标,以各项支撑性举措全面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确保入滇河湖水质达标。
三是狠抓全面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不断加强河湖管理水平,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整改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深化河(湖)长制,切实提升治理水平。成立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置19位区级河(湖)长、63位街道级河(湖)长、79位社区级河(湖)长,深化“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形成党政主导、高位推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区级总河(湖)长主持召开滇池保护治理、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议共计55次,现场督察51次、专项批示57次,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规划引领河湖综合治理,编制完成五华区滇池流域城镇支流沟渠专项规划、“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河长制及滇池保护“三年攻坚”行动治理方案,科学布局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切实履行河(湖)长巡查督导职责,各级河长累计巡河4万余次,严格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省委第一巡视组对昆明市开展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机动巡视等各级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河湖面貌明显改观。
二是加快项目推进,推动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按照“源头治理、分片区小流域治理、节点改造”的思路,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工程建设项目41项,完成投资11.93亿元。通过在全市率先建立面山山洪拦截系统、率先实施“双层河道”建设工程、率先打造普吉立交和陈家营岔沟金川路以西片区城市型湿地、率先探索治水融资新途径等“四个率先”具体实践,实现水环境治理新跨越。超额完成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削减完成率分别达到140.49%、199.53%;生态补偿金缴纳逐年减少,2019年较2018年减少1684.32万元,2020年较2019年减少298.43万元;河道水质实现稳步提升,盘龙江、大观河水质达Π类水标准,新运粮河、老运粮河水质达Ⅲ类水标准,较2019年提高1个级别,较2018年提高2个级别。
三是加强联防共治,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整体效果。狠抓“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目标任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5,划定河湖管理范围长度92.03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4.36%,秸秆、农田残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收集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的自然村比例达100%,面山植被修复完成1839.66亩,森林覆盖率达56.3%,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96平方公里,拆除违法违规建筑物641.7万平方米,获评2019年度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大观河、洗马河成功入选2020年昆明美丽河道,滇池流域保护治理实现常态长效。
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人
责任单位:五华区水务局
责任人:信云凯
联系人:董希
公示说明
现将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如有意见建议,请反馈至1251796095@qq.com
联系人员及电话:董希,1580885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