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全区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激发生机活力,五华区委编办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借机借势借力,把握三字要诀,推动事业单位聚焦主业、回归本位、提能增效、释放活力。
摸底“实”,打牢事业单位改革基础
摸清底数。结合清理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工作的开展,对区属事业单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梳理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责职能、实有人员、运行现状等情况,做到依据实、工作实、求实效。
研讨磋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积极与各主管部门对接磋商,先后深入区教育体育局、区住建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以及部分街道办事处开展调研,主动听取意见建议,以实际数据为依托,研究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思路和方法,细化改革方案,明确工作流程,抓实抓牢改革细节。
结构“优”,保障机构编制合理配置
盘活资源。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能”的工作方针,加大事业编制的统筹调配力度,定期梳理分析编制总体情况,通过优化机制、挖潜增效、内部调剂,将统筹调剂出来事业编制优先配备到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急需、基本公益服务领域和基层一线。
优化布局。聚焦重点领域,调整优化事业单位设置布局,先后撤并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13家;紧扣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应急救援等重点工作,新设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财评中心、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中心等事业单位。通过不同层面的优化重组,切实发挥好机构编制资源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指导“细”,确保改革事项落地见效
规范管理。指导区属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方案制定工作,综合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地位、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指标,从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能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及经费形式等方面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突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属性;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常态指导。与涉改单位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机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指导涉改单位做好机构整合、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工作,形成组织推进全时共管、遇到问题及时共商、改革结果实时共享的工作机制。通过部门齐心协力、联动推进,促使事业单位改革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