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女人抗疫记事--献礼女人节」看金堂这群汉子,你的眼泪便彻底没救了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 ,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殃及华夏儿女。各省市迅速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之打响。

从古至今,一谈到女人,便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来描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堂县一医院,这个上千人职工的三级综合乙等医院,女职工有752名,护理团队有445名,其中男护士仅10名。在2020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战斗中,这群女人,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A “哑嘶” 妹妹

刘铱涵,1993.08,本科学历,团员,护师,门诊导医护士。

1月17号,医院就把预检分诊台从门诊大厅搬至门诊大厅的入口。冬季就诊病人本来就多,加之从外地返乡回来过年的,预检分诊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刘铱涵说,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从1月17号起,所有人员每天就是加班加点加强防控工作,早上七点得在点位,因要赶在病人来院就诊前做好所有分诊点位的准备工作。她们要对进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要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问诊登记等。分诊的同时,她们还要利用检测体温的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及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健康知识宣教等。她们一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开始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请发热门诊的医生排查不是新冠肺炎后,服用十余天的口服药,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一天,在为一位大爷监测体温、记录病史时,大爷看她连连咳嗽,声音沙哑,心疼的说道:“嘶哑妹妹,你得把防护措施做好,保护好自己,看你比我孙女还小,病了还坚持上班,真让人心痛。”听到大爷的一番话,她的眼眶湿润了。期间有同事看她确实力不从心,建议她去住院治疗,但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目前是最缺人手的时候,自己年轻,挺挺就过去了,没事。”

B “洁癖”模特

卿瑶1990.5,大专学历,护师,感染科护士。

卿瑶,参加护理工作七年,在这次抗新冠工作开始承担院内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我认识卿瑶就是在医院内防护用品使用的一次培训会上。

1月21号,医院便组织防护用品使用的第一次培训,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每天都安排四五场集中培训,中途她还给工勤人员和支援感染科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然后就是下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

她说,防护用品穿戴容易,脱是关键,穿衣之前需要着工作服,洗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密闭性),带帽子,穿防护服,鞋套,戴乳胶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光是穿戴就多达13个步骤。治疗结束后洗手,取外层鞋套离开病房,洗手,取外科口罩,脱隔离衣,洗手,取护目镜,脱防护服,洗手,取防护口罩,洗手,取帽子,洗手,更换工作服,又是十余个步骤。

每天用消毒剂上百次的反复洗手,一天下来手上的皮肤都有些皲裂,只有每天深夜回家用修复护手霜护手,因为第二天、第三天还得, 继续。

每日进行两场全院轮训,然后是各科室的强化培训和检查,卿瑶每天带着防护示范服,来回于全院各科室进行讲解示范,强调着每一个穿脱环节的重点。高频繁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会规范使用,保护好自己”是她最大的心愿。

C 大年初一的早餐被偷吃了

陈欣,女, 1975.11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感染科护士长。

因父母在乡下,便独自居住,医院疫情的培训工作在1月21日就分批分场次的开始了,她忙着一直没时间去超市购年货。

1月24日早晨6点半,她和往常一样早起。医院门口,自己科室所在的那栋独楼格外显眼,“感染科”三个大字在这段时期意义更加不凡,在这里工作,是责任,亦是使命。

下午,陈欣护士长正在埋头修订方案,科室主任黎文燕急匆匆地进来说:“4点半了,通知大家开个短会”。陈欣应声答道,旁边帮忙的一个护士妹妹说:“时间跑得太快了,眨眼就下午4点多了,护士长的早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呢。”主任心疼的责问:“咋不催护士长吃饭?”一旁的护士妹妹委屈的说:“催了几次,她嘴里答应着,但一直忙就没停下来”。一盒盒饭从早放到晚,早已冰冷,本来肠胃不好的陈欣说,没事,先开会,饭我拿回家热一下……

晚上8点左右,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她把冰箱内仅剩的几个水饺煮上,就着打热的盒饭,还有两个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馒头,组成了自己的年夜饭。因为实在太困,没吃几口就去睡觉了。夜里十点40分,接到单位电话,说马上要收治一个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她火速赶到医院,指导、处理收治患者,处理妥当已过凌晨3点。凌晨的大年三十,疲惫的她孤独回到家中。

也许会有艰难,但心中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正月初一清晨6:30。洗漱完毕,她准备吃昨晚剩的大半个馒头,结果傻眼了。馒头已被老鼠偷吃搬运至客厅的一角,啃食的只剩一点点,她正想骂骂可恶的老鼠抢自己的早餐,抬头看见台历上醒目的“福鼠报春,2020庚子年”。她无奈地苦笑,忙昏了,老鼠的本命年,它们也过年嘞。

D 暖心发明家

陈瑶,1976.12,本科,盟员,副主任护师,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省市,又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感染人数众多。为了应对防疫需求,全国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急诊科病人多、杂,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屏没有、护目镜快速起雾,严重影响诊疗操作。希望科室战友零感染的陈瑶护士长,抽空悄悄做起了试验。

防雾护目镜。她与急诊团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采用巧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护目镜起雾的难题。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将护目镜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碘伏,待自然干后再进行佩戴;并在佩戴的口罩内上方铺一层薄薄、软软的卫生纸,便很好地阻断热气上冒。采用这经济实惠、简洁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物模糊的难题。

自制防护面屏。在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能更好地保护急诊预检分诊人员,陈瑶巧用透明文件夹自制简易面屏,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人员的防护。有效地阻止了患者或家属飞沫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录制救护车消杀视频。接到准备专用救护车接送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指令后,为便于支持中心专职消杀人员及科室保洁人员及时、有效掌握消杀重点与要领。陈瑶第一时间录制好救护车消杀操作视频,并分别通过微信发给支持中心相关人员、科室保洁人员及感染科陈欣护士长,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视频内容。达到及时普及和指导的目的。

瑶姐鲜鱼汤。不知是谁把老鼠偷享陈欣早餐一事说给巧手陈瑶听了。正月初五,陈瑶把急诊科的工作理顺了,晚上7点下班时给陈欣打个问候电话。得知都还没吃饭,自己便回家马不停蹄的忙了起来。她用高压锅炖了一大锅鲫鱼汤,汤里加了诱人的豌豆尖、菠菜、煎蛋,切好腊肉,备好碗筷,就给感染楼的姐妹们送去了。她用碗亲自为姐妹们舀上,叫大伙赶快趁热吃。在这特殊时期,姐妹们吃着久违的腊肉和暖心暖胃的鲫鱼汤,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待大家都吃好了,她自己才大快朵颐起来。

E 妈妈去打怪兽

何莎,女,1986.02,本科学历,护师,中医肛肠科护士长。

本在家产休母乳喂养二宝的何莎,得知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参与院内防疫工作,主动支援到院感科。她的爱人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两人早出晚归,便把一个仅3月大、一个四岁的孩子送至老人照管。

她去了人手相对较缺的院感科,成为院防控专家组一员。她去协助院感科督查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供应中心、内窥镜等;规范新冠医废暂存点转运、消毒处理、登记;协助洗浆房落实整改项目等。她说,工作辛苦都不怕,只是偶尔会对两个孩子深感愧疚,自从回院上班,就不敢再给两个孩子洗澡。因工作需要,每天频繁的使用消毒剂洗手,双手皮肤粗糙干裂,要把孩子稚嫩的肌肤划伤。

何莎说:“晚上8点过,自己还没回家。偶尔,4岁的姐姐就会打电话催促,说妹妹饿了想吃奶在哭闹,也说自己想妈妈爸爸了。听着话筒那边孩子略带哭腔的电话,她便喊小姐姐要勇敢,要帮外婆哄好妹妹,妈妈和叔叔阿姨在医院打怪兽,胜利后就有很多时间在家陪他们,女儿便会破涕为笑,说妈妈是英雄。”

F 热心肠

刘洋,1985.06,本科,护师,急诊科专科护士。

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为了确保“无到院患者漏诊、无工作人员感染”,本次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洋是主动报名到科室预检分诊台工作。护士长对优中选优的“急诊预检分诊关键岗人员进行了相对固定”。她便在这关键岗位中一直坚守。因岗位的特殊性,她无法兼顾刚步入小学的幼子,也无暇为身患肝硬化晚期、脾切除术后的“老人公”煲上一顿稀粥。她把爱和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每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

在这次驰援医院感染科、武汉的报名征集中,她是科室最早主动请缨的年轻妈妈。

G 宅感染科的护理部主任

陈碧蓉,女,1969.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昨天,因开视频会,在会议室见到了个子娇小的陈主任。虽身穿一件红色的外套,但仍然掩饰不住她眉眼间的憔悴。从1月24号至今,40余天以来,她一直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殚精竭虑。

17年前,她以护士的身份参与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中;17年后,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身先士卒带领她的团队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狙击战全力以赴。

2月4号。医院感染科正式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部署、指导工作;为随时了解与发现护理姐妹们在一线工作的实况;为随时给予一线团队鼓励与支持。她毫不犹豫的把办公地点搬去了感染楼。

她本次从完善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到物资准备、病室筹建;从病室管理到预检分诊等各个重点岗位护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确保“预检三问、首诊三关、院感三防”万无一失,她都亲力亲为的参与其中,严格把关。她还结合自己呼吸专业知识的优势,用视频每天至少两次对感染楼里的患者进行肺康复操指导,促进患者肺部炎症的吸收与康复。

H “害人精”护家园

俸世倩,1990.11,本科学历,护师,手术室护士。

俸世倩的一个闺蜜告诉手术室护士长李术金,俸世倩在他们村里,别人骂她是“害人精”。

从1月29日起,俸世倩便去发热门诊支援,至今已在抗疫一线战斗了一个月。前期在发热门诊每天需要筛查采血50人左右,而护目镜起雾严重,经常只能“摸黑”操作。每天工作回家身心疲惫,但第二天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她去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事被老家的村民知道了,新冠来势汹汹,常人对其避之不及,她的行为让村民们不理解。俸妈妈便遭到了周边村民的白眼,甚至有个人冲进家里去谩骂她的母亲,说她生了一个“害人精”。老实善良的俸妈妈既心疼又心酸。好在当地村委会及时介入,才化解这尴尬的局面。但这个小插曲没有牵绊俸世倩奔扑抗击一线的步伐,在县卫健局发出倡议支援武汉时,她再次递交报名表...

.

I 走进灵魂深处的女人

刘桂珍,1976.09,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门诊护士长。

自疫情防控的警报拉响后,门诊护士长刘桂珍一直就奋战在抗疫一线。算来她已有40余天未在家修整了。她说:“自己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必须要守好医院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纰漏和闪失,只有医院安好,自己才有晴天。”

从防护物资的准备到组织科室人员培训,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设置、人员的工作安排到门诊“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到各项数据的收集上报……她都一一把关。她以极高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

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感染科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因新冠肺炎感染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家庭式的感染,患者都很焦躁,不仅担心自己的病情,还得成天担忧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子女,甚至还有年幼的子孙。导致患者焦虑不安,昼夜难眠,抵抗力也每况愈下。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新冠病人播放舒缓音乐,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心情焦虑的病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J 是姐姐更是妈妈

张容,女,1977.02,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月4日。凌晨三点半。张容协调处理好今天刚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第二天清晨7点半,她在感染楼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说:“每天的时间就是不够用”,说到动情处,她眼里擎满泪水。她说:“看着与自己孩子大几岁的年轻妹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给新冠确诊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自己便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痛。我随时留守医院,看她们每个班次的妹妹做好安全防护,进病房,最后安安全全出来才安心。再有就是姊妹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看见我。”

因新冠病毒的肆虐,护理姊妹们已连续在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下工作近两周,一直坚守在医院、在感染楼,天天吃着有时早已冰冷的盒饭。张容看在眼里,痛在心坎上。便吩咐爱人把家里老人带来的香肠、腊肉煮熟切好,又把老父亲从老家带来的30余斤脐橙一同带至医院,为感染楼的姐妹们解馋过年。

K 背弃两个深爱男人承诺的女人

卢丹,1992.12,本科学历,团员,护师,急诊科护士

卢丹上完医学院的第一学期,对深爱自己的大男人立誓到,“自己是学医的,会用她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护佑全家的健康,她是他永远的骄傲,病痛来时她会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大男人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追随她5年的男友,曾多次请求希望两人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每次都因为年轻,先把工作干好推辞了。最近,这次求婚成功,因2019年底那个大男人——父亲查出胰腺癌,还是晚期,已无手术价值,看着父亲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里看见自己成家立业,两人计划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老家举行婚礼。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搅乱了她美好的安排,卢丹迅速取消婚礼并请求立即投入一线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急诊科的繁忙远远胜过电视剧《急诊医生》里演的。

2月5号,卢丹一直在科室忙。晚上8时过,交接完班。她打开一次性手套罩住的手机,在家人微信群,发现她心爱的大男人已在1小时前永远离开了自己。

L 第一个与新冠病人亲密接触的女生

蒋皓,1995.06,本科学历,团员,护士,感染科护士。

自2月4日22点50,蒋皓和同事们接到通知,医院马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平时工作积极,学习态度认真的蒋皓,以优秀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深得大家信赖。作为第一梯队的队员,蒋皓主动请缨作为小组内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

一个95后的年轻人,她不否认自己的害怕,但既然曾经扪心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所以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医院很早之前就在做准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隔离进行过专门且严格的培训。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繁琐,她完成得格外仔细。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重的防护用品难免让人格外笨重,平日里简单的操作在这时突然变得困难。呼吸不畅,但为了减少护目镜起水雾,她还要刻意放缓呼吸。平时简单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面对面,有时候说话对方也听不太清,只能耐心地重复。她和同事一边照顾患者起居,为他们进行治疗,一边与患者互加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便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蒋皓,这名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这位坚强的医务人员,这个温婉如水的姑娘,脸上已经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了。久违的阳光洒落,年轻的护士,眉眼间地笑意,如花般灿烂。(刘秀琼 )

小结

如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点亮,如果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我始终相信:唯有热爱,才会发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这些可亲可爱的护士姐妹,她们的奉献和努力,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角,是全国数百万医务人员忘我奋战的缩影。她们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神和情怀,撼天,动地,泣鬼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她们,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缺席。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sid is empty"}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0/0309/7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