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直击现场:从源头扼住病毒的喉咙

铃铃玲,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清晨的静谧。

“喂,市疾控,我是丰台疾控,向你们报告,今天我区密切接触者体温监测正常,身体状态良好”

“我是朝阳疾控,根据区流调人员反馈的最新密接人员名单,我们已经将所有人员纳入集中医学观察点,暂未发现确诊病例!”

“市疾控中心吗?我这边有个特殊情况,有个密切接触者是名产妇,孩子还没有满月,你们有没有相关指引?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处置?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

值守一夜的叶研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又匆匆踏上了奔赴密接集中管理点的征程......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强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是当前“战疫”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而科学、高效的密接管理则决定着这场大战的真正走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密接管理组作为全市密接管理战线的司令部,自组建以来,不断抽调、聚集精英力量,日夜麂战,全面发力,积极拓展密接工作纵深,破解各种难题、瓶颈。肩负着大数据密接人群追踪调查、外省密接处理、医学隔离观察点的现场指导调研、朝阳组现场流调、密接和消毒等职责;对全市38个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1849名密切接触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督查。

“有一次去某区密接指导调研,区疾控人员对一些特殊情况不知如何处理。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确诊病例,孩子属于密接者,但他太小无法生活自理,不具备集中隔离的条件,父母情绪很激动。我们火速赶到现场,与区疾控和密接当事人沟通协调,从客观角度为他们出谋划策,主动联系孩子的姥姥前来照顾,他们终于与疾控人员配合,主动让孩子接受隔离,我们给老人作了一些疫情防控的个人指导,并提供了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姜金茹边说边向我比划着孩子的身高,沙哑的声音透着一分黯然。

吴双胜搓了搓鼻梁上深深的“口罩痕”,告诉我们:前两天大雪,我们到区疾控调研,咱们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监测联防联控平台正式上线没几天,区里对系统的使用还很不熟练,必须帮助他们尽快上手,我们分区县下去指导系统使用和核对密接信息完整情况。风雪扑面而来,虽然我们带着口罩,但是透过的冷风打在脸上依然刺痛,大家就感觉风雪无情人有情吧,只想急切地赶到现场去指导密接工作。

密集的工作行程、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组内成员都身心俱疲,在我采访的间隙,叶研靠在椅子上竟然传出了轻微的鼾声,我轻轻给他盖上了白大褂,心语:辛苦了,请你们保重自己。你们的付出,我们永远铭记。待到战役胜利,我们必引吭高歌、举杯痛饮!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