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哈尔滨:大数据筑牢居民小区“第一防线”

15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广信新城小区入口处看到,居民王女士经扫码、测温后即可进入小区,比原来进出高峰时排队、手写登记等快不少,还避免了多人使用一支笔、一个本和“扎堆”聚集的情况。小区物业人员说,光取代人工登记这一项,就减轻不少工作负担。小区A17栋楼长李玉梅说,通过扫码,数据可供疫情排查分析。

过去,用纸张登记等传统方式每日采集数据、后期汇总利用,耗时耗力。现在,这些工作经出入扫码、居家填写电子信息等得到“秒处理”。

松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涛说,大数据对居民小区“阵地”庞杂的疫情防控信息,第一时间提取、上传和综合分析,极大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效率。

轻松“一扫”背后,是一系列“少接触、少见面”的大数据管服探索。进入2月,哈尔滨大部分地区启动在线办公模式。由哈尔滨新区设计的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平台上线,覆盖了新区1.1万余名工作人员,把服务延伸到各居民小区、共60多万人当中。

哈尔滨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平台设置了从区、街道和社区到楼栋单元长等五级网格架构,对各层级、渠道数据汇总实现实时分析,通过手机或电脑全面、快捷掌握疫情防控动态。

“整个系统提升了基层疫情防控能力,一举多得。”哈尔滨新区区长助理万勇介绍,一是完善了数据采集体系,助力指挥决策。二是让数据多跑腿,既便民又缓解工作人员压力。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疫情期间,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船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瑶介绍,平台让政府决策、信息传达速度更快了。区委书记、社区人员、单元长等共处一个平台,扁平化管理促进实时了解一线最新情况和困难,还能进行最多300人线上会议。

15日一早,刘瑶在去小区查看疫情防控的路途中,发起了20多人的手机视频会议,提示街道、社区、物业人员等当天的工作重点,做好小区消杀工作,以及人员排查等。“不仅效率高了,也更加安全,避免了集聚。”她说。

借助大数据,哈尔滨新区正进一步织密防控网。截至目前,区内高校、复工企业等也纳入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