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动员 做好准备 接到中心春节不休假的通知,所里有外出计划的同志都迅速取消了行程安排,几位已经预定国内国外机票和酒店的同事,手快到还没等到平台推出退票政策就已经全部退票。除夕一大早,头一天道过别的同事又在楼道里见面了,相视一笑,都是默契。已经提前休假的几位同事也都迅速改签车票从老家返京上班。
二十六日所里组织全所人员培训。上午李洁副所长给大家讲解了目前的检测方案、实验室内部的流程规定和生物安全要求,下午卢红艳和李洁两位所长示范并讲解防护服穿脱程序培训,大家进行实操练习。虽然还没有具体任务,我们把培训做在前面,迅速掌握最新的防控方案,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
防控任务面前,我们不仅有态度,更要有能力。
抽调实验室和公卫人员加入中心防控第一梯队 根据工作需要,中心首先抽调五人支援传地所的实验室检测工作。面对任务,实验室被抽调的李洁、叶景荣、陈强、李佳、李砚萍五位同志毫不犹豫,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叶景荣已经在实验室与传地所的同志们一起开展检测工作。
随着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公卫组的八名人员充实到中心防控第一梯队工作,索罗丹、王娟、李洋、夏冬艳、徐敏和任仙龙加入了中心现场流调队,分别编入现场流调和密切接触者管理、信息统计、病例报告撰写等各专业组,赵啸和李茜瑶分别被派往海淀和朝阳疾控流调队,支援充实基层一线防控力量。
王娟是中心的双职工家庭,所里考虑王娟的爱人叶研已经在第一梯队工作,家里两个孩子需要人照顾,暂时没有将她放在第一批抽调名单,王娟同志主动请缨,说家里困难可以克服,要求把自己也报在第一梯队。索罗丹、李洋、夏冬艳、徐敏、赵啸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大家全都二话不说自己克服困难,有轮值24小时大班的,有白班加班到夜里12点下班的。因为工作需要,最忙的时候索罗丹几天没回家,太晚了就在办公室凑活睡一会。
现场流调,做好防护,采集信息不惧风险;数据管理,细致专业,分析报告迅速准确。每个抽调一线的同志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有担当的防疫战士。
新冠疫情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特殊交集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紧急工作任务,艾滋病防治的常规工作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了一个特殊的交集。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二线药物中的一种,在卫健委发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中提到该药可能对新冠肺炎患者有效。诊疗方案发布后,所长卢红艳和主管抗病毒治疗的陈婧就敏锐地感觉到有可能后期会将此药应用在治疗中。因为这个药属于特殊管理药品,卢所长和陈婧迅速分析了可能需要应对的情况,第一时间收集了四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的现有库存,制定了初步的应急方案。1月20日,国家下发正式通知,可以将该药品用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所里根据已经提前掌握的基本情况,协助市卫健委迅速下发“关于应急调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克力芝的函”。从国家下发通知,到北京市三家新冠感染病人定点收治医院收到调拨药品,仅仅用了1天的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也意外地影响到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北京市的在治艾滋病患者大约有70%是外地来京的流动人口。正值春节假期,很多病人都回老家过年了。随着疫情武汉等地交通限制以及各地对人员流动的管理要求,很多艾滋病在治病人滞留异地,因为大部分病人只携带了假期几天所需药量,而抗病毒免费药物通常只能在病人的原治疗机构领取,很多病人面临断药。1月26日,中疾控艾防中心下发通知,对因滞留或隔离等原因无法回到原治疗机构的在治感染者,可申请滞留地抗病毒治疗机构帮助。从这天起,陈婧桌上的电话就成了热线。因为临时在当地领药需要核实身份,需要原治疗地出具证明,各地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作为省级抗病毒治疗的负责大夫,陈婧需要不停地与外省疾控和医院沟通,为滞留京外的病人提供证明,或者为滞留北京的外地病人协调领药的医院。从开始这项工作到现在,已经有近600名患者及时在异地领到了抗病毒药物。
让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第一时间应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身上,让每一个在治的艾滋病感染者不论在哪里都不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而断药,这恐怕是这个春节意料之外的非常规工作,而让所有病人都尽早康复,不受疾病影响,是陈婧,也是所有疾控人的心愿。
在职党员“双报到” 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中心党委的要求和部署,1月29日至2月2日期间,性艾所五名暂时未被抽调的党员陆续走进各自所在社区,开展“双报到”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参与社区防控的党员,利用中心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积极宣传健康防护措施和健康科普知识,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海报以及推广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防控知识尽可能多地覆盖到对接社区和周边群众,同时,通过对社区防控工作的实地探访和沟通,深入了解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现状,对社区防控工作的困难和需求及时协调并反馈。
疫情当前,作为疾控中心的一个业务科所,性艾所所有党员和群众无需动员,时刻做好准备,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因为,这是我们疾控人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