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预计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5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8亿元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8%和8.5%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2019年,五华区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践行“两个维护”,推动改革攻坚,为五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夜间经济、楼宇经济等专题调研,优化产业层次和营商环境,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其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呈现主导趋势,占GDP比重达到50.3%,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能级提升,全区总部企业数达到58户,税收亿元楼宇达到16幢;厂口产业园一期工程全面启动,万科城、宜家家居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拾翠国际民艺创新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批众创空间有效激活闲置载体;云花谷景区开园运营,林奇花卉基地初具规模,凯普“鲜为”品牌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随着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五华区成立了12个议事协调机构,全面强化党的统筹领导能力。“政校企”战略合作向深度融合发展,社会、生态、国有企业等关键性改革成效明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累计减税降费13亿元,实体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

在距离主城区几十公里的迤六社区,全市首家公办农村寄宿制幼儿园建成。在大观河畔的新闻里社区,全省第一家社区照护养老机构开门营业。随着昆十四中成功晋升为省一级一等高完中,五华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所一级一等高完中的区县。“吹哨报到”“红色物业”“四社联动”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实施,让16.6万群众受益。

在“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的实施中,五华区抓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完成3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翠湖、城郊、西翥三个党建示范圈融合发展。同时,着力完善“1+7”机制,修订干部选拔任用“六个办法”,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通过开展3轮巡察,坚决肃清秦光荣等流毒影响,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2019年以来,以虹山中路为典型的人大代表工作站创新示范作用明显,地方人大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使政协履职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发挥。统战、民族宗教、老干部、退役军人工作得到加强,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红十字会作用有效发挥。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五华区委常委会清醒认识到,五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五个矛盾”,即经济增长效率与发展可持续之间存在矛盾、资源环境约束与发展空间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市场需求与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矛盾、财政刚性支出较快增长与区级财力相对紧缺之间存在矛盾、治理要求提高与干部能力欠缺之间存在矛盾。

破除路径依赖、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治理水平提升,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聚焦高水平全面小康,聚力区域治理现代化,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坚持问题导向

采取有效措施

五华区为今年的发展定下

【构建五个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词

构建产业转型发展新格局

增强新兴产业支撑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35511”培育提升计划,优化网络零售、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新领域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物联网、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发展,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加速推进旅游、体育、教育、医疗、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宜家家居和首创奥特莱斯建成运营。丰富夜间经济消费模式。策划一批西翥片区和环翠湖片区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项目。推动“南屏步行街”提升改造,力争纳入全国第二批试点,提升智慧化商圈品质。

增强发展平台承载力。坚持产业培育和功能开发并重,加速产城融合,推动单一平台向集“生产、服务、消费”为一体的复合型园区、社区转型。做大做强园区,加快推进厂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布局地铁周边产业载体开发,为联动发展筑牢基础。做优做精楼宇,不断升级楼宇设施和管理水平,提高楼宇智慧化、人性化程度,重点引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力争培育税收亿元楼宇1栋,千万元楼宇3栋,释放产业集合效应。做实做深“政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推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

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打好减税降费、政策咨询、就业服务等精准服务“组合拳”,以政府“服务强”助推企业“实力强”。培育“顶天立地”大企业,选择一批发展态势好、主业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单打冠军、领军企业。壮大“铺天盖地”小企业,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发挥创新“引领性”,推动管理、产品、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创新,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孵化器质量,力争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5%。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改进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服务机制,为五华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动态平衡。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服务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实现互融互通,形成“人要进来、总部要进来、新产业要进来、市场要出去和商品要出去”的“三进两出”“双向开放”格局。加大招商引资“招链”“补链”力度,推动能投缘达、远阳建筑、利宝保险等区域总部落地五华,全年争取引进市外资金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服务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和第7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为契机,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城乡协调发展。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重点区域覆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昆楚复线、昆倘高速等重点项目和五华81号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统筹推进市政管网、智慧停车场、过街天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启动国土空间“一张图”工作,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大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规划修编调整,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彰显城市品位和特色。

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巩固“1+7+X”网格化管理效果,加大老旧小区微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城市“颜值”。确保8月底前完成30条道路整治提升工程,为“两个大会”顺利召开营造良好市容环境。

加大西翥、普吉片区的产业用地土地供应力度;持续抓好农村“一水两污”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加快西翥自来水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民生工程的建设进度,探索农村基础设施“政府支持引导、社区统筹建设、村民投工投劳”的建设机制和“使用者付费、村集体管护”的管理机制,让农村环境彻底美起来。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新格局

坚决压实生态保护责任,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严格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提高环境保护系统性。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紧盯扬尘管控、油烟污染治理、重点工业企业环保监管等关键环节,深化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续巩固治水成效,确保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大力推进虚宁寺、筇竹寺等片区滞蓄防洪工程;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实现清水入滇。

看五华区如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对标高水平全面小康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刷新五华的“幸福指数”“民生高度”。

五华区将积极稳定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城镇、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构建适应五华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乡村振兴与对口帮扶、精准帮扶有机融合,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做好农产品稳价保供。

积极培育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推动莲华小学、普吉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促进教育模式创新。支持学区集团化管理和特色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长城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华山中学等优质教育品牌影响力。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深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速推进五华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以及沙朗、厂口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服务体系加速形成。

积极拓展城市文化内涵。优化文化创意、时尚消费和人文旅游等新兴业态布点布局,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翠湖、胜利堂周边等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积极做好翠湖·讲武堂4A级景区申报,加快环翠湖博物馆群建设,打造赋有文化底蕴、彰显时尚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典范。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error":401,"message":"site sid is empty"}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20/0108/7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