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聚焦“中梗阻”“弹簧门”,着力整治工作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化等问题,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意、纳民谏,广泛听取群众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意见建议,创新实施“人社党群服务直通车”项目,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机制、服务民生”工作思路,在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上提质创新,精准破解民生服务保障“三难”。
打破信息壁垒、下沉工作重心
精准破解“办事难”
以“一窗式”综合受理为突破口,将传统的35个“专项办理窗口”整合为17个集就业、行政审批、社保、医保等73个业务事项为一体“人社综合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人社业务“一窗通办”。整合后的综合窗口日均接待咨询量2500人次,日最高业务办件量为2475件,办件量同比增长65%,有效化解了办事群众多窗口跑路、多轮次排队的问题。
同时,将专业的政策文件转换为老人、儿童都易于理解的流程图、宣传画,与127项办事指南一起汇编成册,通过线上线下广泛推广,群众政策知晓度显著提升。
常态建立4支志愿服务工作队,定期深入10家街道、92个社区和辖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人社政策、办理人社业务、享受人社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培训街道社区干部339名,上门服务企业2015家,宣传群众6万余人次,解决企业反馈问题13个,发放宣传品5万余份。
打造党建联盟、整合辖区资源
精准破解“就业创业难”
围绕“一山、一路、多园区”发展规划,打造五华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党建联盟,构建“1+8+10+N”劳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即坚持1个为民服务核心工作理念,统筹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区妇联、区残联、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等8个部门资源,10家街道办事处及辖区N个企业、高校就业创业资源),全面整合辖区就业创业资源,形成高校培养、企业吸纳、政策扶持、园区孵化的全链条服务格局。同时,依托人社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党群服务中心、残联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法律公共服务中心,跨界整合行业优势、凝聚发展合力,“五心联动”辐射全区,强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创新。
以“昆明五华人社”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接入国家、省、市三级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实时在线提供社保信息查询、就业信息浏览、技能培训申请、技术职称确认等服务,平均每天为辖区推送近千条就业岗位信息咨询。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9551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008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245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牢牢控制在4%以内。
执法重心下沉、调解关口前移
精准破解“维权难”
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劳动保障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在所辖10家街道办事处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覆盖。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通道,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民工维权事件全程监管。大力夯实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建设,在辖区2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成立调解委员会,在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设立调解中心,在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园区成立区域调解委员会,并将人民调解引入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企业矛盾化解、基层组织内控、行业区域联动的多渠道、开放式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格局构建形成。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63件,通过调解、撤诉化解纠纷269件,调撤率达47.7%,同比上年度调撤案件增加103件;累计受理投诉举报866件,结案848件,处理突发事46起,为3964余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7154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