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召开了2020年社区必修课(预防保健)课程设置研讨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区级社区必修课管理机构代表、必修课学科负责人、市、区级CDC相关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的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北京预防医学会负责人李玉青主持。首先,由北京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枫汇报北京预防医学会承担的2019年社区必修课工作进展,提出2020年北京预防医学会社区必修课程的设置依据和设置建议。
北京市社区必修课培训办公室、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李玉杰同志介绍自2009年启动社区必修课以来的工作发展现状,并提出此项工作已经得到政府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充分认可。北京预防医学会举办本次研讨会,通过开展充分调研,留足备课时间,相信2020年的课程设置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会代表就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对课程的需求积极发言,一致认为:一是北京预防医学会课程设置合理、授课内容具有专业权威、对一线社区卫生工作者指导性强,学习的同时又能满足一线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控技能的要求,希望能够在公共必修课中增加传染病内容的学时设置。二是以往北京预防医学会设置的很多课程,如《社区医生发表论文中常见的问题》《社区卫生数据分析和挖掘》《疫源地处理技术》等,非常实用,因为时限现在无法继续学习,建议放在学习园地供社区卫生人员查阅学习。三是预防保健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孕产妇及新生儿访视等三个方面,建议增加这三个方面实用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四是建议增加艾滋病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急预案的撰写;以及传染病消毒技术的视频课程等。
最后,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庞星火做了总结发言,表示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北京预防医学会将认真梳理,在2020年课程设置时重点考虑:加强岗位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增加传染病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相关专家共识;增加传染病患者呕吐物、排泄物消毒技术的可视化培训等。社区卫生工作者是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的基础、是网底,北京预防医学会将以有创新、有实践、有特色、有标准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做好社区必修课工作。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biz@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