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北京公租房小区陆续启用“人脸识别”系统

日前北京市公租房陆续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公租房住户可以“刷脸”进门,外卖小哥可申请录入。

为方便公租房住户日常生活,针对外卖、快递人员,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后,予以采集和记录,北京保障房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单振宇介绍,目前信息系统中已经有2000余条该类人员信息。随着人脸识别系统的陆续启用,该类信息数量将会增加。单振宇表示,发生变化的该类信息将会相应更新。

来自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的消息显示,北京已有59个投入运营的公租房项目完成人脸识别系统全覆盖,至此,首批13个公租房小区的人脸识别设备陆续启用。至10月底,59个公租房小区将全部可以“刷脸”进出。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租房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将更好地保障公租房依法合规使用,加强对公租房转租转借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同时严格控制进出小区的闲杂人等,为住户安全提供保障。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纳入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项目应全面采用“人脸识别”和智能门锁等技术。目前,在人脸识别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里,包括6.9万余条承租人信息以及6.4万余条同住人信息,租户面部信息及同住人面部信息13万余条。在保障房中心59个公租房项目中,包括申请人和同住人的面部信息采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按照是否为独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区,人脸识别系统分为三种类型: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在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身份验证和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尾随进入社区;非独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区则在单元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原有对讲门禁系统集成,确保公租房住户可以便捷地出入;此外,对于在同一单元内不能独立管理的房源,会采用指纹锁设备进行管理。据悉,到目前为止,三种类型的识别系统都已在公租房小区中应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