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以团体3人制形式进行,比赛内容包括科普宣讲、科普实验和谣言粉碎机三个环节。科普宣讲要求选手紧密围绕慢病防控工作,结合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科普实验是选手通过现场实验普及一个健康知识或教授一项健康技能;谣言粉碎机的题目都是百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观念、行为误区,以及社会中流行的一些谣言,要求选手结合自身专业予以解释和纠正。各区均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精心组织、细心筹划,现场时选手们也是精神饱满、各显神通,比赛过程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参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涵盖了“甜蜜的陷阱”、“刷牙的正确打开方式”、“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身高”、“吸烟有害健康”、“关爱父母,从预防跌倒开始”、“高血压不可怕”、“营养与慢病”等各种慢病防控热点话题。赛后专家逐一对科普大赛进行点评,指出要注重科普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通俗性,知识点突出,注重传播技巧。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最佳科普宣讲奖6名,最佳科普实验奖6名,最佳科普达人奖6名。最终获得健康科普大赛团体一等奖的是大兴区疾控中心,二等奖的是西城区和石景山区疾控中心,三等奖的是房山区、东城区和朝阳区疾控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文惠研究员对大赛活动给予了肯定,并期望北京市疾控中心在慢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更好地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刘峰同志对获奖的个人和团队表示了祝贺,并期望慢病防控队伍不断提升健康传播技能、提高慢病防控能力,在健康北京、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疾控机构的作用。北京市疾控中心黄春书记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黄书记表示,健康科普是指导服务百姓健康、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首都慢病防控的前沿技术力量,做好防控慢病健康科普势必成为疾控慢病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全市疾控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疾控系统慢病防控领域健康科普的工作机制和网络,持续提升健康科普理念和技能的传播水平,为首都居民健康护航、为健康北京建设助力。
解答健康问题、指导健康生活、防控慢性疾病是疾控系统慢病人的重要职责,也是预防为主、共建共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动健康北京建设的具体实践。7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这对今后的慢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疾控系统将继续普及健康知识,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biz@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