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美国“实体清单”下,AI、智能监控技术等专业最值得“种草”

“寒窗苦读十二年,金榜提名一朝时”。6月9日,号称“年度史诗级灾难片”高考正式落下大幕,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正式结束。半个月后,伴随着高考放榜的到来,决定高考生“前景”的志愿填报也将隆重登场。

坊间流传,“高考难,报考更难”。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黑名单”(美国对中国管制技术清单)的出现,为2019年中国1031万高考生报考大学专业提供了超一流指导,只要选对了志愿,高考生都能成为中国的紧缺人才。

那么,在紧张的中美格局之下,对于2019年高考生来说,哪些专业最值得“种草”,前景最为可观呢?现在,跟着笔者的文字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必须对美国对中国进行限制的技术有所了解。这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超高音速空气动力学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先进材料、先进计算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物流技术、机器人、增材制造、脑-机接口以及先进监控技术在内的 14大类先进技术。

这14大类技术不仅是美国拥有的最先进技术,同时也是其核心资源专业。毋庸置疑,在此背景下,这14大类技术所涉及的专业必然是2019年考生最值得“种草”的专业。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不同于机器人工程专业落地之久,人工智能专业于今年3月正式获批,目前全国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当下,全球已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时代也逐渐走来。但随着中美贸易战战火的不断扩增,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行业等行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当下中国不可公认的事实,要想打赢这场贸易战,中国必须靠实力胜出,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加大对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机器人行业人才的投资。据相关调查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国家极度缺乏的关键人才。

此外,早在2003年就已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涉及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先进计算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其必是技术发展的不二选择。

但以上三种专业并不是一门简单的专业,其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还有一点,想要成为人工智能人才,数学得足够好。

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际上常与通信工程专业联系在一起,但其与通信工程专业又有些许的差别。

在AIoT 时代,万物互联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愿景驱动下,对物理网、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采集与管理专业

城市每天都有上亿数据产生,而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关专业人才必能为行业贡献巨大的“安全感”。

智能监控技术应用、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其中,以摄像头为主要载体的视频监控系统更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同时,随着自动驾驶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交通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之中。

不管是去年发起的3.01调查案,还是今年愈发紧张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安防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均是头号受害者。这也暗示着一个事实,中国安防产业已引起了美国的重视。而以上两专业人才,均能为安防行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信息表示、收发、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在上述专业中,或多或少都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不少联系。

由上表可知,告别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老IT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云计算技术人员已成为当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新兴职业选择。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即使没有这波美国“实体清单”,计算机专业依旧是每年高考志愿的香饽饽,因为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

……

当然,除了上述提及的多个专业,随着15项新职业的发布,无人机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生物识别技术相关专业等多个新兴专业将受到不少高考生的青睐。

不过,高考志愿或将影响个人的一生,笔者还是建议,高考志愿还是以兴趣志向为主,不要过度依赖市场服务。而本文,也仅供兴趣人员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remain":4999950,"success":1}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19/0613/5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