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金牛社区位于昆明商业中心区,以标志性文物——青铜制金牛(铜犴)而得名。著名的金牛街清真寺,历来是周边回民欢度节日和宗教的主要活动场所。辖区面积0.2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39人,居住有回、白、彝、土家、傣等12个少数民族565人,占辖区人口总数的10.02%,是典型的民族散杂居社区。
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找准社区定位,延续和发展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创新推行“1335”工作法,即坚持1个中心、抓好3支队伍、打造3个阵地、完善5项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辖区各族群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围绕“1个中心”夯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
社区党支部立足社区民族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坚持以围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中心,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通过开展社区党支部活动,使民族团结重要意义深入人心,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好“3支队伍”建骨干,促进社区团结进步和谐
突出抓好“3支队伍”建设,促进团结进步和谐。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建立了由党员、社区工作者及辖区居民中有各项服务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以完善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建立少数民族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志愿者队伍。社区以刘胡乐律师事务所为依托,建立社区工作者、民警、律师为主的法律咨询及矛盾纠纷调解志愿者队,以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为重点,健全诉求机制,及时了解民族群众的诉求,畅通诉求渠道,着力维护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少数民族宣传培训队伍。社区把有一定文艺基础和爱好的少数民族居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社区少数民族宣传队伍。通过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凝聚力、向心率,进一步增强了居民民族团结意识。同时,开办了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上岗就业铺平了道路。
打造“3个阵地”建平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明学校、社区少数民族宣传栏、金牛公园民族文化广场3个宣传阵地,促进社区各民族主动走动互动、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党支部早在2000年6月就与金牛清真寺商定,在寺内创建办了一所以回民为主的少数民族文明公民学校。社区以学校为载体,开展宣传、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办校10多年来,聘请专家学者、宗教人士、百姓讲师团成员等近百人讲课,学员累计达1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提供保障。民族文化宣传栏坚持长期宣传56个少数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传统节日、服饰文化等,宣传栏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在金牛公园建立民族文化广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现在金牛公园民族文化广场已经成为社区民族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辖区居民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完善“5项制度”促长效,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保障制度。社区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不少于全年办公经费的10%用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社区由专职副书记负责具体工作。经费、人员保障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民族工作会议制度。社区党支部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及时研究民族工作措施,通报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信息互通。
三是少数民族群众困难帮扶制度。及时掌握辖区内困难少数民族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困难帮扶制度。为有困难又符合国家规定的困难居民申请低保。为因病、升学等出现暂时生活困难的家庭申请临时救济和对口扶贫。
四是少数民族联谊沟通交流信息反馈制度。信息畅通是平安和谐工作的基础,通过召开居民和少数民族同胞联谊座谈会,及时听取解决群众诉求,同时调动群众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五是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处制度。针对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建立有效的排查、调处规范,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