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支部参观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亲身感受首都发展伟大成就,强化党员热爱北京,献身首都卫生健康事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12月1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了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围绕“看发展,话使命”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大家惊叹现代化水平指挥系统和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便利,深入了解轨道交通运转机制,交流应急指挥的“秘诀”,认真思考对卫生应急工作的启发。
北京是目前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最长、密度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也是全亚洲最大的指挥中心。从1953年地铁梦开始,至地铁动工走过了12年,1965年动工,1969年10月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成为北京地铁人多年的质量灵魂。从当初的国防工程到交通工具,从一条线路到覆盖京城的路网,从相对落后的施工管理方式到现代化的建设和指挥体系,北京地铁的发展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祖国不断强大,社会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伟大成就,也是我们见证和感受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实践。
在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同志的引领下,我们走进北京市地铁建设历史展览馆,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同志详细解说了北京地铁运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一刻钟生活圈”“1小时城市交通圈”,同志们了解到,近年来北京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路网逐渐加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后我们进入地铁调度中心,在2600平米的调度指挥大厅里,13块巨型显示屏环绕四周,实时反映北京地铁线路的运行情况,同志们被指挥中心自动化水平之高、综合操纵系统的准确及时,通讯指挥实时监控现场的画面震撼了,也为日均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而“纠结”,如此快速而密集的人群与四通八达的轨道网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将面临极端考验。高效的沟通机制、顺畅的工作流程是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础,应急办与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同志们都迫切感到“联系”必须强化,机制必须建立。
通过此次党日活动,同志们更深切感受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现状,感受到成就背后的创新技术能力,感受到了自己肩上公共卫生应急任务的艰巨,为今后更好的服务首都百姓,做好公共卫生应急准备拓展了思路。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