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生态即服务,共建大安防时代

前言:过去一年的智能安防市场迎来了AI开放平台的建设热潮,不管是传统安防巨头,还是AI创企,其市场竞争关键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上升到了“生态圈”的构建,包括软硬件研发、平台开放以及合作伙伴的招揽。打造AI开放平台、共筑AI安防产业生态圈已成为产业头部企业接下来将部署的重点。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到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总体能力和运用将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将成为国际主导人工智能中心。如今,2018年正步入尾声,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和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大家已经有目共睹,国家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创新应用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市场的格局变动。行业的技术门槛水涨船高,尖端技术人才、研发实力、产品交付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客户新兴需求的响应能力,这些都成为企业进入到人工智能市场第一梯队的核心资源。大型企业因为有强大的资金、人才、供应链、渠道等优势资源做支持,在抢占市场先机上也总能快中小企业一大步。技术的不断拔高,间接性带来的是市场马太效应的增强。

人工智能在行业市场中的发展路线,在经历过技术开荒期之后,正走向平台建设阶段。过去一年里,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得到,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各行各业,产业的头部企业开始陆续宣布推出AI开放平台,构建AI生态圈这样的战略计划。

科技产业圈如此,如BATJ四大天王分别推出的百度AI开放平台、阿里AliGenie、腾讯AI开放平台以及京东NeuHub平台。智能安防产业亦是,如海康威视的AI Cloud开放平台、大华股份的HOC 城市之心战略、华为的“生态纪”理念。同时,在上游AI算法、芯片领域,如商汤、旷视、地平线等企业也已经喊响了“共筑AI产业生态建设,助推AI快速落地”的口号。

构建AI安防生态圈的时机已来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产业的生态建设,说明这个产业正在步入到市场加速期。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往往是先从一个点开始,发展上下游,变成一条产业链,然后跨界协作拓展成一个产业面。但是,当产业进入到生态建设阶段,这个产业就变成立体的了,支持更多跨平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商业行为的运作。加强了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力度,缩短了用户需求和方案响应、实施之间的时间,由此也能更好的匹配产业的高速运转,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由于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条比较长,涉及到从基础算法模型、基础硬件、基础产品、行业应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到应用交付的不同环节,天生就需要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协作才能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赋能安防产业后,不仅会释放原来未被满足的大量市场需求,更会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新应用需求场景,市场规模将得到极大的放量。

目前在安防行业,行业上游有视频算法提供商、芯片制造商、图像传感器等零部件,行业中游包括了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服务商,行业下游涉及到公安、政府、交通、金融等行业应用。随着行业精细化程度的加深,产业链的长度和密度或将持续延伸,即使体量再大,单一一家企业也无法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覆盖到方方面面,产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对此,华为视频产品线总裁石冀琳女士便表示,随着市场新需求的产生,由一个厂商提供All in one解决方案已经面临挑战。在这个阶段,市场出现了领先算法厂商、专注行业的应用厂商,这些新角色打破了传统由一个厂商提供解决方案的局面,同时也在催生各种类型的生态合作伙伴的诞生。

生态圈即命运共同体

市场发展的种种信号标志着AI赋能下的智能安防产业构建AI安防生态体系的时机已经到来,而那些头部企业早已预测到这种趋势,且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在自身现有实力基础之上,更早的实现AI平台开放,号召上下游企业共筑生态,通过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也将更快的抢占到市场上的优质合作伙伴和资源。

对于这点,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安解决方案总监曹雄认为:“生态圈的构成是对安防厂商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互补行为。通过生态圈,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生态圈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作,加强对行业的认知,形成共赢的局面。”

一定程度上,号召生态圈的构建是企业在推出AI开放平台过程中必然会走的流程,从商业的本质来看,于平台方和其合作伙伴而言,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开放平台扮演着天然的钮结的作用,高替代成本造就了高用户忠诚度,让双方在商业合作中联系更紧密,成为命运共同体,抱团后的企业之间相比于孤军奋战,更添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的筹码。

“安防市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加入,本身的技术跨域特征已经非常明显。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才能在竞争时代遥遥领先。所以构建生态圈、形成开放式平台以及商业共同体,这些是行业里的普遍做法。”上海增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霍兆坤表示。

当然,随着各家陆续推出AI开放平台,也意味着算法开源、数据开源将进一步加快,而由此带来的将是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的逐步拉低,平台变得趋同,企业后续的进一步创新压力也将变得更大。

“这样的生态,对于小企业的算法与应用,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替换的成本非常低,最后他们可能会成为类似于在安卓系统上做APP的公司。”北京深瞐科技有限公司的CTO王建辉表示。

AI开放平台,大家开放的是什么?

那么,当大家都在谈AI开放平台的时候,大家在开放什么?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不同的企业输出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不尽相同,在AI平台的开放计划上也各有针对性:

比如海康威视对于AI Cloud的开放计划是面向产品和服务的,在产品面将其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服务、应用接口四个层面全面开放,在市场面,积极招揽合作伙伴,为其开放技术、产品、市场活动、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而作为AI芯片商的地平线主要专注在技术的开放上,其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华表示:“我们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芯片、硬件、软件以及相关工具链开放出来和同业者共同合作,从底层开放到上层应用,我们愿意提供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合作开发。”

虹软视觉作为一家AI算法商,在他们的AI开放平台计划中,他们的侧重点将扮演整合者身份,将模组厂商、芯片方案商、设备整机方案商进行全面资源整合,赋能成为产品方案商、解决方案商、系统集成商。

总体而言,大家对外开放的主要是算法、算力、数据、产品、营销、资金、服务这些资源。通过AI开放平台来构建产业生态圈,其中,对于传统安防巨头而言,生态圈的构建能够弥补他们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不足,而在AI创企这里,生态圈的构建意味着更多的市场资源、数据,以及他们急缺的市场经验。

生态建设的关键词:开放、赋能、共赢

一个AI开放平台赋能的强弱,生态做得好不好,最后还是要看它到底能开放到什么程度。

增容数据科技霍兆坤认为,一个良好的AI开放平台,第一是足够开放,可以容纳更多的硬件厂商做好底层架构;第二是协议开放,可以把目前国内国际流行的编解码、设备连接和平台连接协议在开放的生态圈打通;第三是跨平台开放,不但是人工智能的开放,也包括物联网及传统市场的开放。

生态平台的卖点是开放,除了开放技术给用户,还必须扶持用户加速成长,才能让用户真正获取平台赋能的力量。而从产业面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开放平台和生态,不光是利己利用户,同时也担任着为产业发展“造血”的角色。

“我们希望通过开放的生态平台,打通传统模式中存在的技术孤岛、数据孤岛等问题,促进上下游更高效的合作,让AI产品能够更快的在安防或更多的行业有落地应用。” 地平线刘俊华表示。

相互开放、赋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互惠共赢,并由此激发、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这可以总结为一个良好开放平台和生态体系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当这种特质被每一家企业奉为打造开放平台的基础准则,坐而论道与身体力行并重时,我们可以预见在这么多良性生态的共同运转之下,智能安防产业走向生态共荣的阶段将会不远!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remain":4999968,"success":1}http://www.minimouse.com.cn/plan/2018/1214/4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