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林铺街道龙院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政治引领,认真抓实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注重党员的管理教育,强化党员模范作用发挥,认真抓好党员和群众的志愿服务,在支部的带领和组织下,一个个党员自觉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一个个党员主动投入到服务群众工作中去,一个个争优服务群众的“先锋”,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出现在那里,哪里有需要党员就跟进在那里,社区“心手相牵”志愿得到了群众肯定和点赞,志愿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活雷锋”、“贴心人”,志愿服务队被称呼为“应急队”、“救火队”。
在2018年黑林铺街道党建示范带建设中,龙院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123”工作法,扎实有效开展“心手相牵”志愿特色服务,努力践行“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全方位做好志愿服务,在辖区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为示范带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推动了党建群团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建立一个“志愿服务工作驿站”,提供交流平台。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驿站,辖区各大专院校、企业、商场、小区也相应设立了志愿服务站点,这是志愿者“憩息地”和“避风港”,志愿者在此找到“家”的归属感,大家定期在这里分享体会、交流经验、受领任务,工作驿站和服务站点本着“知民、帮民、为民、安民、乐民”的原则,时时为群众提供服务需求登记、受理,服务站志愿者及时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列入志愿服务,一是社区服务类:参与交通治安巡逻类、环境整治类、亲情帮扶类;二是服务中心常规服务类:关爱未成年人类、图书管理类、文字编辑类;均列入“项目清单”之中,志愿服务者及时认领任务,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量身订做“服务清单”,排出服务计划,列出服务时间表,按照群众需求,及时开展服务。今年来,深化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和谐发展,社区工作驿站以“践行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敬老、助残、帮困、社区服务为内容组织70多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家庭开展志愿帮扶活动12次,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家电维修、就业咨询、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20场次,服务群众人数达1200人次,以“保护滇池春城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每月组织50名志愿者开展治理污染等环保志愿务服和生态建设活动12次。通过志愿服务平台整理群众需求清单40个,安排项目清单40个,落实服务清单40个,完成率达100%。
保护滇池志愿服务活动
在社区工作驿站还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办法,社区根据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完成情况、服务质量、服务反馈意见分别打分和评定,给予相应的积分,如参与社区日常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等服务,每次服务3小时,可获得20个积分。如环境卫生维护等社区服务,每次服务2小时,获得10个积分。如陪护独居或困难老人、谈心交流、慰问等,每次服务3小时,获得10个积分。参与四点半课题、假日学校等,每次服务3小时,可获得10个积分。参与服务中心图书管理、图书整理等工作,每次服务3小时,可获得5个积分。文字编辑类。向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投递相关文章,被采用1篇,可获得5个积分。如科普、普法宣传、心理咨询、修理手表、理发等,每完成1次(服务时长不低于1小时)可获得10个积分。
根据服务的时长、服务的项目类,以5积分为基础积分,累积可进行高积分物品兑换。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量化积分,所得积分累计额可兑换相应实物商品或同等服务,推动志愿者服务事业常态化、制度化运行等,当积分积攒到一定的分值可以在工作驿站兑现礼品,提高工作积极性社区根据志愿服务综合情况,每季度根据服务时长及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综合评定 “季度之星”,年底依据志愿者综合表现进行表彰,授予“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今年共计评出“季度之星”4名,目前正在党支部正在进行“年度优秀志愿者”评定工作。定期召开表彰奖励和点评大会,总结和部署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发挥两支“志愿服务队作用”,发挥作用明显。社区成立“两支志愿服务队伍”。即党员志愿者队伍和群众志愿者队伍,同时还在小区成立业主劝导队、治安巡边队,他们是志愿服务队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相互配合,提供信息,坚持每个月对志愿开展业务培训1次,今年结合团工委青春引航助力成长项目,组织志愿者到云南经济管理学培训4场次,观摩学习2次,时时组织分享交流会4次,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通过交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领头雁”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不断规范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质量和水平,采取结对帮扶、邻里互助、划分服务区域等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安排不同的志愿者实施不同的服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增强服务针对性,志愿可谓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只要群众有需求群众有响应,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龙院社区党支部还利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组织党员和群众深入群众家中,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更多的问题,完成更多的心愿,办理更多的实事。
慰问老党员
实施三项“志愿服务工程”,增强服务实效。一是开展“心手相牵,个性工程”,根据群众不同需求量身订做不同的“菜单”,结合志愿者的专业的特长,对不同单位及人群的需要,推出“菜单”,扩大群众的“选择面”,实施上街进企推送服务、上门入户结对服务、点亮心愿个性服务。今年来,党员先后认领完成“微心愿”10余个,并帮助群众顺利实现和达成了“心愿”;还实施困难帮扶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义诊、环保清洁、文化娱乐、治安维稳等10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今年来党员和群众志愿是分别帮扶困难群众100余人次、开展法律服务1500余人次、组织义诊10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组织文艺演出。二是开展“心手相牵,共建工程”,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发挥辖区公共户单位的优势,按照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事务共议的原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经验,通报工作,对各单位的群众、职工需求反馈“需求”,各单位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及时进行共享,今年来各单位共提供“服务清单”30余项,有效弥补了社区志愿服务资源不足、人力不够、平台不大的现象,祥齐了“短板”,提高了服务时效性,充分凝聚了区域化党建力量,实现同频率共振、同台演出,共商共治。三是开展“心手相牵,互助工程”。社区邀请昆明学院策划、打造志愿服务,按照就近原则,建立“社区+”工作模式即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服务机制,采取 “一助一”、“多助一”服务方式,针对特困人员、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的群体,分别提供日常关怀、政策传达、上门义诊、走访慰问等服务,今年先后对辖区困难人员6人、独居空巢8人、残疾人4人提供政策服务10次、义诊10余次、常照看20多次。
龙院社区志愿团队视驻地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不断延伸志愿服务手臂,拓展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周到的服务,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加“贴心暖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