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以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阻肺病情迁延,呼吸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在我国,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据第四位死亡原因,且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已超过17%。为提高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能力,2018年8月16日,市疾控慢病所举办慢阻肺能力培训班,全市16区疾控中心慢病科人员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共102人参加。
培训会邀请北医三院呼吸科陈亚红主任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呼吸病防治所方利文主任授课。陈亚红主任从临床医生的角度介绍了慢阻肺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依据、评估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案;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较多机会管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陈主任着重介绍了肺康复的概念与方法,从上肢、下肢、呼吸肌康复到全身康复方法,均作了详细讲解。慢阻肺监测已被纳入现行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为提升我市各级慢病示范区的监测能力,方利文主任以国家级慢阻肺监测为例,重点针对慢阻肺综合监测、社区人群综合干预、基层医务人员慢阻肺防控能力建设等内容。
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一样,慢阻肺已成为当前需重点关注的慢性病,并且可防可治;然而,其防控工作远远落后,区域监测、社区的管理和康复能力相对薄弱,希望本次培训能够提高区级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为慢阻肺防控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biz@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