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北京市疾控中心2018年第27周疫情周报

一、疫情概况

2018年第27周(2018年7月2日至8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3093例,死亡5例。

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前一周下降了15.70%,痢疾较前一周下降了7.10%,猩红热较前一周下降了27.12%。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前一周上升了10.94%,其中手足口病较前一周上升了12.23%,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较前一周上升了12.15%。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 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痢疾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89.04%。与前一周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上升了3.41%。

二、暑期健康提示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的脚步近了,欢乐假期即刻启动!且慢,且慢!先别忙着兴奋,暑假这么长,如何才能过得健康、快乐和安全呢?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您:

一、管住嘴迈开腿,预防肥胖

1、平衡饮食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少辛辣。少吃洋快餐,尽量不外出就餐,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

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茎、叶类蔬菜摄入量应为300-500g。保证水果摄入,每天200-350g。

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豆类及豆制品,鲜牛乳及酸奶为佳,肉类以鱼类、瘦牛肉、瘦羊肉、鸡胸脯肉为佳。

 每天吃早餐,早餐食物种类丰富。

 定时定量进餐,控制吃饭速度,避免过量进食。

2、适量补充水分

气候炎热,每天少量多次饮水,凉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不吃或少吃冷饮或饮料,冷饮和饮料含有较多的糖分,摄入过量会增加能量的摄入。

3、合理运动

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户外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10分钟以上,如跳舞,快速步行,骑行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轻度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

二、健康用眼,保护视力

1、控制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连续用眼30分钟后要休息5-10分钟。每天不超过两小时,不在黑暗中使用电子屏幕,谨防假期过后学生视力不良人数增加,程度加深。

2、保持适宜的用眼距离。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要大于30厘米;看电脑时,眼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大于60厘米,伸手应触不到显示屏;看电视时,眼与电视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的3-5倍,电视越大距离越远。

3、增加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4、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应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三、欢乐假期,安全第一

1、出行安全

注意交通安全。假期里,学生外出的机会大大增加。横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相互追逐、嬉闹;乘坐公交车时,要在车停稳之后再上车、下车。十二周岁以下学生不要单独在马路上骑车;十六周岁以下学生不要在马路上骑电动车。

不与陌生人搭讪。独自外出时遇见不认识的人前来搭话,要提高戒备,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不能跟随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如遇问路者,可以告之大概方向,但不能应其要求带其前往。一旦发现有陌生人尾随或是不停纠缠,应迅速走向人多的地方,或是寻找街头民警的帮助。

善待动物。不与陌生的动物接触,不招惹、挑逗流浪猫、流浪狗。

2、居家安全

学生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对自称是修煤气、修电表的来人,要先给家长或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打个电话,问清情况后决定是否开门。不攀爬窗户。不猛推窗玻璃、纱窗。

放假在家要掌握用火、用电知识,使用电器要正确操作。学生独自在家时,也不要随便动热水器的开关,不要随便使用煤气。地面有水要及时擦干。

3、运动安全

在滑冰、骑车或玩滑板车等活动时要佩戴合适的安全护具。要到安全有监护的场所游泳,游泳前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遵守游泳安全规则,不打闹、嬉戏,不吃东西。若不会游泳则在浅水区学游泳,若会游泳则最好在水位低于头部的区域游泳。不独自到深水区。

4、食品安全

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过长导致腐败变质,食用前最好再次热透。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原料,购买食物时一定看清食品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外出就餐时,多选用新鲜时令菜肴,不选野菜、野蘑菇,不食用未烧熟煮透或颜色气味等感官异常的食物。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