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央视十三套《新闻周刊》栏目聚焦绵竹康复医联体建设 称绵竹探索或许更具示范意义

5月12日,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央视十三频道《新闻周刊》栏目,用近20分钟的时长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推进绵竹市康复医联体建设工作进行了报道。报道不仅系统阐述了该院在探索和实践康复医联体建设路上所做的工作,更是指出 “全国范围内的医联体建设面向更广泛群体,如何让更多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好的公共服务,绵竹的探索或许更具示范意义。”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该报道分为“地震带来的改变”和“公共资源从应急集聚到常态下沉”两个章节。第一章节以孝德镇毫照村脊柱损伤村民徐官亮为引,就徐官亮受伤后从不了解康复医疗,到接受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康复科医生居家康复训练再到短期迅速恢复的故事,引出医院对全市不仅地震伤员,包括对其他伤残群体的关注,以及康复科赵正恩主任提出的联合市级医院、乡镇卫生所、乡村医生,形成一个三级康复体系,并将康复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康复医联体建设道路。

报道第二部分主要讲诉了华西医院绵竹医院院长蒋欣与13名地震截肢孩子的故事,从孩子们曾在应急状态下的举国支援中得到及时救助,到他们的后续康复治疗与扶助能否延续到日常,以此为引反应出了推进华西引领下的绵竹区域医联合体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报道最后评论:在绵竹,地震伤员后续康复最先被关注,之后,非地震造成的身体伤痛也被纳入关照视野,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医联体建设面向更广泛群体,如何让更多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好的公共服务,绵竹的探索或许更具示范意义。(谭明剑)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