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五华“法律援助网上服务厅”太繁忙 1月平均每天提供咨询73人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组织11个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采取灵活生动、层次多样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知晓率,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增强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

为群众送去新春“法律礼包”

普吉街道办事处法律援助工作站联合普吉街道工会、云南连心社工组织等部门在王家桥小花园组织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别开生面的专项法治宣传活动。群众在参加新春游园活动中,通过“法律知识抢答”等各类游戏赢得小礼品,还能免费获取普吉司法所精心准备的“法律礼包”,里面装有笔筒,法律知识宣传册,宣传挂历等礼品。

同时,大观、莲华、红云、黑林铺等街道办事处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专项宣传活动”,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手册》等普法宣传资料,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对外来务工人员讨要工资的法律援助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免审经济困难标准,实行现场审核、现场受理。1月,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开展宣传活动15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11000份。

坚持“援调对接,调解优先”的原则,及时解决矛盾纠纷

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对法律关系简单、争议双方对争议事实无异议,符合《云南省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工作衔接管理办法》规定的,优先以人民调解方式提供法律援助。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及时报送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时间。

近日,红云街道办事处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援调对接”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两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为农民工刘某要回劳动报酬9万元人民币,为农民工李某要回工资尾款2000元人民币。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和农民工利益受损。

利用“互联网+法律援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法律援助网上服务厅”开展网上法援,群众只需关注“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在家就能在线申请、在线预约法律援助,并能及时得到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预判,特殊情况还能预约上门服务。“互联网+法律援助”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

1月,“法律援助网上服务厅”共受理援助案件16件,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2190人次。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