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五华区2018年“一号文件”关注“三农” 明确2020年前各项目标

新年伊始,开篇布局正当时。日前,五华区委、区政府面向全区发出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五华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号文件”发出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实施意见》将五华区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确定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形成功能多样、保障有力、高效生态、产业融合、开放共享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两培育、一带动”发展目标。”

具体到各个方面,则是:

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度

推动农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型转变,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大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业发展和城市化拓展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从2018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建设2-3个规模200亩左右的精品观光展示园区,到2020年,培育1-2个田园综合体或民族风情小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

提升农业生态涵养水平

发展都市型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逐步建立起涵养能力较强、生态景观优美、空气水源清洁、高效节能节水和农业废弃物有效治理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可持续农业生态体系。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29%以上。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发展活力

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加工、深加工。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加大土地、林地流转力度,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2018年,在土地流转14800亩的基础上,连续三年每年新增流转面积3600亩,到2020年,力争土地流转25000亩以上。2018年,中草药种植在700亩基础上,连续三年每年新增种植面积300亩,到2020年培育发展1-2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

扶持一批成长潜力大、商业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成长型农业企业。2018年起,连续3年每年培育新增1家农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0家,争取发展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社区、村组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村一品。2018年,每个社区至少建一家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培育3到5家运行规范、管理有序、效益良好、支撑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合作社。

培育农业优势品牌

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提高五华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占比。201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开展“三品一标”认证2个,到2020年,争取发展市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

带动农村变美、农民致富

发挥产业、市场的引导作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20年,基本建成轿子雪山旅游专线、昆禄公路、昆肖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实施意见》中明确的40条发展要求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2.优化蔬菜产业结构。

3.优化特色林果产业结构。

4.优化特色种植产业结构。

5.优化特色养殖产业结构。

6.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

着力打造农业优势品牌

7.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

8.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9.加快实施品牌培育计划。

10.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着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1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2.发展高端农业园区。

13.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14.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15.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农业创新能力

1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17.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18.推广高新农业科学技术。

着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19.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20.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21.建立生态准入机制。

22.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23.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24.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着力提高农村脱贫质量

25.建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

26.制定因地制宜的帮扶政策。

27.扎实开展一村一策产业扶贫。

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8.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29.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0.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1.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3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3.推进水利、林业等涉农改革。

34.鼓励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

35.建立农业农村项目管理机制。

36.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资金整合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37.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统领。

38.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39.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40.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