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科普信息化资源已951次运用于五华教育教学

五华区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综合应用和科普教育转型升级,把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渗透于课内外教育教学。自2017年试点推进“科普中国”校园e站落地应用,示范带领全区各校园将科普信息化运用于教育教学,随着全区90%的中、小学完成“科普中国”校园e 站落地,实现951次运用“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于教育教学。

“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951次运用于教育教学

五华区科协、区教育局力推“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应用于全区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区教育科研中心在“教育超市”网站,创设“科普园地”板块,在该板块中融入科普信息、科普知识、科普教育等内容,同时在2017年4月创建“科普中国”资源使用数据统计端口于板块中。各校园使用“科普中国”资源的应用项目、观看对象、使用日期、使用内容、使用时长、使用方式等使用情况进入数据统计端口统计。实时统计《节能环保的电动车-气候环境》《人类可以让恐龙复活吗》《空气细菌视频》《ARJ飞机-前沿技术》《人体的免疫系统》等大量的“科普中国”资源和V视频,应用于全区中、小学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午间休息等教育教学活动中。

据“科普中国”资源使用数据统计端口统计,自2017年4月至12月间,全区各校园951次运用“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于教育教学中,在学生中普及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前沿科技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各类科普知识,提升了学生探索研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了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教学,实现科学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学科教学中。

全区90%中、小学实现“科普中国”校园e 站落地

2017年五华区完成90%的中、小学校园“科普中国”校园e站落地,实现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落地应用,创新了科普理念、教育活动的载体。随着校园e站的落地,“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进入中、小学校园,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师们应用科普资源于教育教学中,推进了科学普及,促进了科普教育,提升了科学教育质量。

在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春城小学等试点学校的实践应用中,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应用路径,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于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学生们在观看科普V视频后,把自己探索、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动手制作成科普微视频,在校园内播放自己制作的科普微视频,带动同学一起共同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知识。以“教师带动孩子,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为途径的科普宣传全面辐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科普知识,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科普知识的氛围逐步形成。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