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我国在单纯疱疹病毒中和抗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新华社武汉10月31日电(记者李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尚无有效预防疫苗。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筛选针对单纯疱疹病毒中和抗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抗病毒研究》上。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华林研究员介绍,尽管以阿昔洛韦为代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但是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得探索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及其耐药株的新策略显得迫切。

  单纯疱疹病毒的包膜糖蛋白能够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免疫原。这一蛋白也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病毒传播的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因此科学家研究病毒疫苗和病毒感染新型治疗策略的重要靶标分子就是其包膜糖蛋白。

  王华林研究团队成功筛选到一株新的单克隆抗体,发现其识别包膜糖蛋白中一段新的连续抗原表位,具有很高的单纯疱疹病毒中和活性,并在细胞水平上和动物模型上的对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株新的单克隆抗体不仅能够有效中和病毒的感染,而且能够阻断病毒细胞间传播方式。同时,这一抗体也能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合胞体的形成。

  这一研究为后续单纯疱疹病毒疫苗设计和病毒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