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调查显示全球大部分蜂蜜已受杀虫剂污染

新华社华盛顿10月7电(记者林小春)蜂蜜很甜,但对全球蜂蜜的一个抽样检查发现,它们中有约75%已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污染,这个结果可不“甜蜜”。

这一调查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蜂蜜中所检测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还在人类安全食用范围之内。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烟碱(即尼古丁)衍生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类杀虫剂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造成授粉类昆虫尤其是蜜蜂数量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污染程度,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从除南极以外的大陆以及一些孤立岛屿采集了近200份蜂蜜样本,进行5种常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检测。这些杀虫剂分别为啶虫脒、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噻虫嗪。

结果显示,75%的蜂蜜样本含有至少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45%的样本含有2种以上新烟碱类杀虫剂,10%的样本含有4种或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从地域上看,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最高的样本来自北美、亚洲和欧洲。

就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而言,34%的蜂蜜样品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已知会对蜜蜂有害。

在《科学》杂志同期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英国敦提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康诺利指出,尽管所检测到的杀虫剂浓度非常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也不会对蜜蜂造成致命影响,但足以影响蜜蜂的大脑功能,也可能阻碍它们在作物和植物上觅食和授粉的能力。

康诺利呼吁,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使用应该受到控制。

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会对蜜蜂产生危害,欧盟已于2013年出台禁令,禁用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这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