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Science大刀阔斧谈疫苗,旨在辟谣!

疫苗的出现革新了人类对待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模式,它是防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控制传染病、预防癌症到治疗疾病,疫苗对于公共卫生健康的意义越发重大。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每年疫苗能够挽救200—300万的生命。

但是,公众对于疫苗安全性的质疑却一直存在,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种疫苗。上周,美国明尼苏达州卫生局对超200人进行隔离处理,因为在不到两周时间内,该地区确诊了12例麻疹患者,更糟糕的是,所有患者都是6岁以下、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与此同时,一名葡萄牙女孩(17岁)同样因为未接种疫苗而死于麻疹病毒感染。

对此,Science官网2017年4月28日推出“The vaccine wars”专栏,力求为疫苗“正名”,呼吁大家正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张时间轴:疫苗出现的意义

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下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了1945年到2015年间,白喉(Diphtheria)、小儿麻痹症(Polio)、百日咳(Pertussis)、麻疹(Measles)、乙肝(Hepatitis B)、水痘(Chickenpox)、甲肝(Hepatitis A)、腮腺炎(Mumps)、风疹(Rubella)9类疾病在美国的发病人数变化趋势。因为疫苗的出现,疾病受控的程度一目了然。

Science大刀阔斧谈疫苗,旨在辟谣!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疫苗出现前后,9种疾病的发病趋势。其中,气泡代表患者人数,并不是所有年份所有疾病都有统计(图片来源:J. You,数据参考自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为什么不信任疫苗?

Science大刀阔斧谈疫苗,旨在辟谣!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

2016年,一项围绕67个国家的调研显示,总体而言大家对疫苗的信任度较高。但是,不同国家存在差异,其中尤以欧洲和俄罗斯最为突出,例如法国41%的民众认为疫苗不安全。

为什么父母不信任疫苗?不少科研团队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对策。

结果显示,不少家长顾虑免疫防御的健康风险或者制药行业的负面看法。但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心理学家Stephan Lewandowsky教授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他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保守的政治观点。一篇发表在《PLOS ONE》期刊的文章揭示:很多自由主义派的父母反对接种疫苗,他们认为疫苗侵犯了父母的权利。

荷兰前国家传染病控制中心主任RoelCoutinho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教训。2009年,当HPV疫苗在荷兰上市时,反对派的激进言论以及疫苗副作用的谣言传播力度远超Coutinho等政府官员的想象。“不实言论就像一种病毒,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很难有所改变。”Coutinho表示,“你不能试图以“这是胡说”打破谣言,它毫无效果。”

对疫苗的7大误解

来自于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儿科专家们曾罗列了父母们对于疫苗最常见的7大误解,具体如下:

误解1: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真相:拉什大学儿科初级保健中心的儿科医生Renee Slade强调,疫苗与自闭症之间毫无关联。人们对于“疫苗增加自闭症风险”的担忧起源于1997年的一篇文章。事后调查发现,文章的作者仅仅是出于利益诱惑而发表本无依据的说法,最终他被注销行医执照。之后大量的研究已然推翻了这一谣言。

关于自闭症的致病机理,尚未清晰。但是,越来越多的自闭症研究专家相信,自闭症起因于胎儿时期。而这个时期,疫苗并未参与其中。

误解2:没有必要在婴幼儿时期接种疫苗

真相:儿科传染病专家Kenneth Boyer表示,生命初期接种的疫苗,防御的都是最致命的疾病。这也是婴幼儿需要及早接种疫苗的原因。一旦错过疫苗接种的最合理时期,将会增加婴幼儿患百日咳、麻疹、白喉等疾病的风险。

很多父母对新生儿需接种疫苗的数量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疫苗种类的增加无疑让孩子暴露于过多的抗原环境中。相比于过去,现在儿童(<6岁)建议接种的疫苗数量超30种,且疫苗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误解3:疫苗接种程序太紧凑,应该有间隔

真相:免疫接种流程是几十年医学经验和研究优化而来。然而,很多家长觉得卫生部门的疫苗接种时间安排太过严格。但是,Boyer强调如果不按时间接种,不仅会使得疫苗失效,还会产生额外的医疗过程和费用。

误解4:疫苗会引发它们原本应该预防的疾病

真相:疫苗并不会引发疾病,因为它们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并不具备伤害力,只是保留了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

简单地说,疫苗通过“模仿”所预防的疾病,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并记住抗原,从而分泌抗体等保护物质阻止病原菌的侵袭。当然,抗体的产生过程有时候会导致个别接种者发烧或者轻微肿胀。

误解5:疫苗含有有害毒素

真相:事实上,疫苗确实含有微量的甲醛、汞和铝元素。这些化合物会增加疫苗的安全性。它们负责确保疫苗无菌或者促使疫苗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超过疫苗所需含量,它们才会对身体有害。

父母们较为担心的是有着疫苗防腐剂功效的硫柳汞化合物,但是关于硫柳汞致病的结论并未得到证实,不过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地区已经禁止在疫苗中添加该物质。

误解6:疫苗的有效性从未被证实

真相:这一谣言显然站不稳脚跟。得益于疫苗的出现,95%的儿童对一些传染病形成了免疫屏障。无数学术研究已经证实疫苗的有效性。正是因为疫苗,人类才能真正消灭天花病毒,才能大大降低因百日咳、麻疹、破伤风等疾病造成的死亡。

误解7: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

真相:讽刺的是,一些家长拒绝疫苗是因为疫苗过于高效,已经让一些本该引发高死亡率的疾病很少发生了。但是,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一个概念——“群体免疫”,它是指人群中有免疫力人口的数量占多数,因而疾病很难大范围传播。

近几年的传染病爆发提醒我们:一旦接种人群下降,会降低对疾病蔓延的防御能力。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消失殆尽的疾病也可能卷土重来。

Boyer 解释道:“不接种疫苗类似于在十字路口不按照信号灯通行。出现红灯时,3个人停下来1个人继续前行,发生事故的概率会相对较小。但是一旦多个人无视规则,那么每一个人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则会相对增加。”

如何改善?

多项研究表明,对学术论文的错误信息提出质疑有利于提高公众的信任。1998年,《柳叶刀》发表一篇揭示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的文章,一时间引发了大家对疫苗的恐慌。事实上,之后的研究证实这一言论存在严重错误,最终论文撤回。

另一个有效措施是巧用科学家的共识。2015年,《BMC Public Health》期刊发文表明,90%的医学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疫苗是安全的,所有父母都应该让孩子接种必须的疫苗。这一文章显著减轻了大家对疫苗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疫苗的拒绝会间接伤害其他人,因为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保护,从而保护那些因为各种不可抗拒因素(例如年龄不允许)而未接种疫苗的人。一旦很多人拒绝接种疫苗,群体免疫保护机制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一些易感人群置身于危险之中。

此外,优化医疗机构对疫苗接种的服务体系,改善民众接种疫苗的便捷性同样有助于增加疫苗的被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接种率。

(来源:生物探索)

原文出处:Wadman M, You J. The vaccine wars[J]. Science. 2017 Apr 28;356(6336):364-365. doi: 10.1126/science.356.6336.364.

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6/364


如想及时了解公共卫生学术热点信息,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添加方式: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关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