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德国研制出快速精准定位和引导活检取样针的机器人手臂

通常,当超声检查发现肝部有阴影时,会被怀疑长有肿瘤,接着要进行活检来确证。医生会用一根长探针从所怀疑的组织上取样并在实验室里检测,但要精准定位和引导取样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医生要确定取到的样品是肿瘤的,而不是只差几个微米的健康组织部分;另一方面,取样针不能伤到静脉、神经和肺部等其它器官。此外,遇到如肋骨等骨骼结构时,探针也穿不过去。

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和医学图像计算研究所的医疗和生物技术自动化项目组利用机器人共同巧妙地攻破了这项难题,未来有望通过机器人手臂自动完成。医生可借助这种机器人手臂准确插入取样针,而且整个定位过程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最多5分钟。该项技术于2016年11月17日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国际医疗器械及设备展览会(MEDICA)上进行展示。

为了能看到肿瘤的位置,需要先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据此再确定取样针的插入位点和路径。借助CT影像和MEVIS开发的一套软件,经过分析、校准和模拟后,机器人手臂能够确定取样针的导入路径,再引导医生逐步完成取样,达到机器人的精准和专家的经验形成了互补。

该项技术同样适用于采用类似手段的肿瘤治疗过程,例如通过探针传导热、冷或高能放射进入病组织,破坏肿瘤。

此外,为确保取样针的路径与设计的一致,医生还需用X-射线影像来监控取样过程。因为整个过程是机器人手臂在引导,不仅避免了医生的手遮挡成像,还减少了对医生手部的放射伤害。同时,取样精准对病人的放射量也减少了。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