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农产品需要“网红”,更需要“长红”

在大量农产品上市季节,不少农民把销售渠道扩展到了网络。然而,随着爆款农产品的不断出现,其产品质量、后续服务问题开始暴露,不少网友抱怨:“看了心动,买了心痛。”

有人把农产品直播比喻为“网上进村赶集”,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够看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采集过程,可以边看边下单。而且直播销售容易制造“爆点”,让农产品一夜之间蹿红。爆款农产品可观的播放关注量固然可喜,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甚至缺斤短两的现象也开始显现。最终,网络流量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产品的热度很快就降了温。

网红农产品迅速由盛转衰,不仅使农产品销售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当地整个相关行业的形象。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黏性变低,一旦网红农产品出现问题,就会陷入“噱头炒作”“名不副实”的争议。这些问题的出现,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网红经济绝非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灵丹妙药”,互联网的特性,更是会大大强化其负面影响。

老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当一次网红也许不难,难的是“长红”“长青”。现在,有的商家为了销货,打造爆款农产品可谓不遗余力,但是,打造出爆款农产品只是给了当地相关产业一个做大做强的契机,如果质量跟不上,仅仅做表面功夫,即便一时圈粉无数,也只能是短命网红。只有多年如一日严把质量和信誉关,网红农产品的形象才会在消费者心中慢慢积淀。而且此时的网红农产品,在产业和市场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成为当地相关产业的标杆、旗帜。

当然,创建网红农产品绝不是农业主体一个人的战斗。政府更应该在“捧红”产品的同时提升区域内其他同类产品的品质,同时优化顶层设计,协同盘点资源,营造多元品牌生态,帮助相关产业走上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郭杰)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