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大棚里来了“臭氧卫士”

10月7日,笔者走进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丰泽园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在蔬菜大棚入口处,一个像冰柜一样的机器映入眼帘,与之相连的是一个简易蓄水池。

“这个就是臭氧发生器,别看它其貌不扬,作用可不小。”总经理于宗君指着满棚长势喜人的蔬菜说,“通过臭氧发生器可将空气中的氧气在高压、高频电的电离作用下转化为臭氧,进而在生产中加以利用。臭氧是一种无色略带臭味的气体,溶于水后就会成为一种强氧化剂,对活细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大棚里用上高科技帮手,不施农药,就可以实现病虫害防治。这是聊城市众多科技在农业生产运用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聊城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农机化水平。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8万亩,预计总投资3.9亿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1232家,粪污处理配建率达到97%;“三夏”生产期间,全市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0余万台(套),“三秋”生产期间,投入玉米收割机械12.2万台(套)。同时,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创建了以莘县为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为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聊城市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方智远在该市设立院士工作站;成立由省首席蔬菜专家担任团长的蔬菜专家顾问团。今年,全市累计下乡5789人次,指导培训农民16.74万余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秀学员200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61人。(钟伟 王元华)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