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秋季连阴天早防晚疫病

进入秋季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连阴天增多,会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大,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菌喜适温高湿环境,通常昼夜温差增大,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时易发病,并且发病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应该提早预防,避免流行。

症状识别

叶片上病斑多从夜间或叶缘开始发生,形状不规则,呈暗绿色水渍状,后逐渐变成褐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上无轮纹。

加强棚室管理

棚室内湿度大,非常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建议菜农根据天气情况,尽量早通风,勤通风,最大限度地降低棚室内的湿度。此外,根据棚内土壤的干湿程度,适当浇水,阴雨天前不浇水,避免棚室湿度较高,病菌感染植株。

此外,植株长势弱时抗病性差,也容易发病,因此浇水时可随水冲施微生物菌剂、甲壳素、海藻酸类功能性肥料,养护根系,活化土壤,提高植株长势及抗病能力。

合理整枝,避免病菌侵入

晚疫病菌的孢子可以通过气流和水滴传播,从叶片或茎秆的伤口、皮孔入侵植株,条件适宜时3-4天发病,因此进入秋季之后,整枝摘叶时要格外小心,尤其是碰到连阴天时,尽量不要进行整枝操作,最好选择连续晴天时进行,操作完后要及时喷洒杀菌剂保护伤口,促进愈合,避免病原的侵入和传播。

及时清理病株

晚疫病病原菌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如果一旦发现棚室有病株,建议菜农及时拔出,并将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一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然后进行全棚喷药防治,如霜尿锰锌、甲霜灵锰锌等,植株上下以及地面都要喷匀,彻底杀灭残留病菌,防止病原菌进一步的传播、侵染。

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如果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进行防治,病原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晚疫病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如烯酰吗啉+丙森霜脲氰等。(果志华 于朋)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