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节肥减药的番茄更好吃

这几天正是春夏茬番茄上市的旺季,笔者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南岸的银黄农业基地看到,一筐筐果型圆润、色泽鲜艳的番茄正在称重、分拣,基地的技术员王师傅正和园区工人们忙碌着。

“这些番茄准备销售到哪儿啊?”面对询问,王师傅放下手中的记录本,连忙介绍起来。“这些是我们配送小区订单的,给会员客户的一大早就采摘配送出去了。”“您这番茄销售价格怎么样?”“小区订单是5元一斤,给会员客户配送的是20元一斤。”“价格不错啊。”笔者赞叹道。王师傅说:“客户就认我们的番茄!不瞒你说,我们这番茄卖得好是有原因的。”

据王师傅介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三种设施蔬菜减肥减药项目”已在银黄农业园开展第二年,依托项目里的技术,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提供了绿色套餐施肥模式,根据番茄生长的营养需求,改良了原来肥料元素不均衡的土壤,减少了化肥投入,增加了有机肥和腐殖酸,从苗期到坐果期还有定期的水肥一体化滴灌,随时保障番茄的健康生长。不仅化肥投入减少了,化学农药也减少了。北京市植保站配备了番茄生产全程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消毒技术保证了棚室洁净,苗期应用微生物菌剂预防土传病害,生长期喷施甲壳素等天然营养物增加植株抗病能力,还及时释放天敌烟盲蝽防治番茄最大的害虫—粉虱,这些措施都减少了病虫的发生,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最让王师傅省心的是这些技术全都由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实施,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候打药全都不用他操心,服务组织按照土肥植保方案会及时完成。“他们干的比我们园区的工人效率高多了,肥料配的准,药也喷的又匀又快。”王师傅对专防队的服务赞不绝口。减肥减药项目的这项举措是北京市首次探索由专防组织来实施土肥植保一体化技术,这也是北京城市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银黄的示范棚,化肥减少了23.7%,番茄反而增产了20%,风味变得更佳;化学农药减少了41.5%,园区节省了500元投入,番茄的安全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今年我们的番茄还参加了第二届京津冀鲜食番茄擂台赛,得了三等奖!”王师傅骄傲地说。正是“化肥少、农药少、口感好、品质高”的绿色蔬菜品牌让银黄农业有了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让首都城市农业有了越来越高的科技影响力。

(侯峥嵘 文方芳)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