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端午节除“五毒”

■张小龙

“五毒”不是五种毒药,而是五种动物: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端午节有项重要任务,那就是驱虫。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风俗。蟾蜍俗称癞蛤蟆,五毒中它和端午关系最为深厚。北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不少地区保留了这种风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