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渭南潼关:让传统文化在陕西东大门焕发新的光彩

本渭南报讯(陶毅博 记者 陈小文)5月17日,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举行诗词曲联协会诗曲社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为县委大院等5个诗曲社、十里铺村等4个村(社区)创作基地分别授牌,推动诗曲“六进”工作扎实开展,为成功创建中华散曲之乡奠定基础。

潼关,历史悠久、文化绚烂,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300余首,唐代杜甫的《潼关吏》、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篇更是千古传诵。这些优秀的诗、词、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更是潼关人民永远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潼关县深入挖掘诗曲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两届的诗曲大会已经成为该县新的县域文化名片,其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断凸显,有效推动了诗曲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旅游景区,让更多的人感受诗曲文化的魅力,使诗曲文化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该县自2017年以来,相继获得“中华散曲教育基地”、“陕西散曲之乡”、“陕西省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弘扬诗词文化硕果累累。据了解,该县将于5月底举行第三届诗曲大会,突出诗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文化符音呈现在大家眼前,为潼关悠久的历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