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山东农民“鼓捣”出7个草莓新品种

今年56岁的葛后兵是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前葛家集子村农民,当地有种植草莓的历史。为了好卖且收益高,葛后兵先后引进多个新品种。在种植中,他发现引进的新品种有优点,也有缺点。恰好,14年前,他在自家草莓大棚里看到有株草莓与其他的长得不一样,便留了心。他用这株不一样的草莓与其他两个新品种杂交,培育出3个新品种。这3个新品种2011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的品种验收审定,被定名为“妙香”。后来,他又杂交出另外4种“妙香”新品种,其中两个品种成功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现在,他培育的“妙香7号”香飘全国,河北、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都有种植。

品种好也要有好种法。葛后兵种草莓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肥料靠的是买来的牛粪。一亩地要两车牛粪,费用是560元,成本不低。看着秋后满地的玉米秸秆,他动了心,便在1.3亩地里做试验。他拉来近10亩地的玉米秸秆,撒上尿素当引子,再撒上两瓶有益菌,然后盖上土。在他这1.3亩地里种甜瓜,又种西红柿,效果都很好。2016年,这将这一办法用在了种大棚草莓上,玉米秸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补充了大棚草莓的生长需要,植株长得壮当然更抗病,结出的草莓糖分高口感好。用这个办法,一亩地草莓大棚要用掉8亩多地的玉米秸秆;两瓶有益菌、30斤尿素,成本100元。更重要的是,玉米秸秆有了用处,还能改良土壤。

2015年,葛后兵被评为“临沂市优秀职业农民”。作为一位年过半百的农民,葛后兵不但职业化了,而且还优秀了。(张天银孙成民孙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