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思想破冰 点亮扶贫之路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汉中采访分队在略阳县贫困户张文军家中采访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鸟瞰图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张文军向记者介绍脱贫情况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香菇大棚内景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媒体助农扶贫新闻采访团来到略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孝宏 吉燕 康军

说起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人们常称其“山城”,就连当地人介绍时也不忘四个字——山大沟深。大山之中,全县14万农村人口中30%的贫困发生率高居全市首位,贫困程度之深、脱贫攻坚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在“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大山里的略阳县如何进位发展?5月6日,以“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为主题的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助农扶贫新闻采访团汉中采访分队走进略阳县,探寻当地如何跳出山沟思维,站在大山之巅,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科学领航——

吃下“产业定心丸”,踩准发展新步点

跳出“大山”,需要思想的破冰。

近年来,略阳县踩准发展新步点,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差、带动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释放出强劲有力的产业新动能。

初夏时节,阴雨绵绵,山里依然寒气袭人。本是香菇种植的淡季,但金池院村贫困户张文军正忙着在略阳县金池院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作务。

过去的2018年,对张文军来说,是个久违的“幸福年”。53岁的他通过政府帮扶、企业参与,收入2万余元。

今年春天,他家的情况有了“破冰融雪”式的根本性转变。

说起变化,张文军说:“陕西科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我不仅土地入股有分红,还能就近在基地干活挣工资,脱贫应该没问题。”

作为帮扶对象,张文军同时还是公司的固定用工对象,每天有60~1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

张文军家里的变化,是略阳县精准发力、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的缩影。

把祖祖辈辈吃饭养家的土地入了股,贫困户凭的是对基地的信任。基地负责人罗丙昌介绍,2016年以来,金池院村香菇种植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园区就业、菌筒托管”多措并举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之路。

“我们按照600元/亩的价格把土地流转过来,再让群众入股,成为股东,闲暇之余来我们这里务工,我们付工资,如果有群众想培育香菇的,自己又缺乏技术。也可以在我这里托管,盈利了给他分钱。2018年,我们向16户贫困户每家分红3000元,他们有些群众不愿意拿走这钱,就直接再次入股了。”罗丙昌说。

同时,基地不仅在当地流转土地、吸纳搬迁群众入股以及就地用工,还为他们提供免费技术培训、产业政策咨询、产业管理、金融支持等服务。

截至目前,基地共流转了当地农户200亩土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香菇达200余万筒,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

资源禀赋——

“优势再造”,破解难题增后劲

跳出大山,还得依靠大山。

位于秦岭深山之中的五龙洞镇金池院村,气候温润,林木和水资源丰富。陕西科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了300亩标准化无公害香菇种植基地。

走进金池院村,远远望去,一个个大棚此起彼伏,甚是壮观。

“以前也种过大棚香菇,但技术不行,产量低,行情还不稳当,弄不好就会赔钱,2016年来,科铭公司带来了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我们也能跟着沾点光……”金池院村贫困户黄彩萍坦言。

罗丙昌介绍,以前农户大多采用分散种植,但产量不高,质量更无法保证。后来推行“规模基地化种植、科学化温控管理、工厂化系列加工”的生产化模式后,香菇的产量、质量、销量都上去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翻番。现在,有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和略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里发展香菇产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另外,基地还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全县近百家香菇种植合作社和贫困户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香菇产业逐渐成为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关于基地未来的发展,罗丙昌也早都有了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发展香菇深加工,加工成香菇酱、香菇罐头等,销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目前,加工车间等已开工建设。我们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未来销售都不是问题。”不仅培育香菇,还延伸产业链条——卖菇腿、卖香菇酱……小香菇撑起群众脱贫大梦想之路正在铺就。

(本报记者 耿苏强 陈清 参与采写)

记者感言:扶贫工作既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大的大工作,也是一件需要抽丝剥茧、下绣花功夫的细工作。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一个产品、一个龙头、一套标准”做大了一个产业,金池院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在提升香菇产业牵引力的同时,也让略阳县香菇产业渐入佳境,初具规模,从而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强劲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