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种植新技术 省时省力又省水

严酷的寒冬,寒风凛冽,可在河北省阜城县恒滨农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这套滴灌系统真是好啊!一合闸,水就定点服务,既省时又省力。”正在忙着给蔬菜灌溉的农业园技术师说,“关键是和原来大满灌相比,是真省水啊,一亩地比原来节约三分之二呢,给我们园区省了一大钱啊。”

由于整个衡水地区连年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没有有效补给,形成了华北平原一个8800多平方公里的大的漏斗区。阜城县为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改善水环境,在“用水大户”农业项目上广开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设施等举措,做活农业节约“水”文章。

阜城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种植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近80%。为此,该县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通过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至2次,突出浇好拔节水,适墒浇灌孕穗灌浆水,实现冬小麦节水稳产。

该县大力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费水模式,积极引导人们科学种田、精准灌溉。实行作物微喷,可使灌水量分布均匀,可省水50%以上,水的利用率达80%左右。“咱用的喷灌,能照顾到全地块,不会造成高处刚沾水、低处水流淌的情况,同时配合喷施根外追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等,一举多得。”建桥乡西多村种粮大户多国元介绍起来滔滔不绝:“我种了500亩的小麦,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节约40多立方的水。”

为从根本上改变“小麦吃水”的窘状,该县通过季节性休耕,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4.4万亩。同时,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花生、大豆、高粱等一年一熟制,今年全县新发展优质大豆10万亩、高粱2万亩、花生2万亩,亩产均增收1000元以上,做到节水增收两不误。(冯雷)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