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无刺花椒敲开致富门

董张曼 本报记者 陈小文

“我家的花椒,今年亩产值上万了!”近日,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马嘴村村民曹宝平说到自家的花椒时,充满了自豪。他家的花椒树,树龄6年。之前,每亩地的花椒产值只有2000元左右,自白水兴秦花椒专业合作社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后,今年产值增加8000元。

陈书明是兴秦花椒合作社理事长,很早的时候他便注意到,花椒品种混杂、管理粗放、病虫冻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花椒产业发展。加之其杆、枝均具皮刺,给育苗、栽植和采收带来诸多不便,一斤鲜椒10元,人工采摘成本超过5元,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栽培热情,降低了花椒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陈书明便多次参观、走访,请教名师,对自家栽植的花椒树进行多次改良、选育、嫁接。最终成功培育出了大红袍无刺花椒,其产量高、出油率高、味道醇厚、采摘费降低一半。2015年,他便注册成立了“兴秦”花椒专业合作社,推广培育出的新品种,让村民们抱团发展。

白水培育出了无刺花椒的消息不胫而走。今年,来自全国十一个省百余县,上万人纷纷组团参观,甚至有人要求加入兴秦花椒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386户1744人,社员涉及3省9县22个乡镇。

“产业扶贫是长期工程,走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是未来的方向,我们购置了花椒清选机、真空包装机、自动化恒温烘干机,申请的花椒品牌商标正在办理中,我们要将土特产做成大买卖,让小花椒敲开致富门!”陈书明坚定地说。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