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海稻6号让盐碱地焕发生机

在位于山东省曹县的黄河故道上,有不少农民口中“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盐碱地块。“原先种粮食,一年到头收个三五百斤,还不够功夫钱。”梁堤头镇邬庄村支部书记李亭玉说。

然而,今年开春,这里却种上了水稻,这让村民吃惊不小:“种麦子棒子都不行,还能种大米?”近日,由中国农科院、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曹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和曹县县政府组成的测产组来到这里,进行实打验收。“俺可是真真地看见了,人家一亩地能打到一千斤。俺还专门打听了,人家种的是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叫‘海稻6号’。”李亭玉说。

原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育种专家霍宏介绍,通过五点取样,每个点取一平方米,测得该片稻田每亩有效穗在20.5万左右,平均穗粒数在118粒,千粒重为20到25克。根据上述数据,初步预测该片稻田的产量在500公斤/亩左右。“曹县黄河故道盐碱地的种植试验证明,‘海稻6号’新品种具备在千分之五盐度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的能力。”霍宏说。(据《农民日报》)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